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离线考核答案 .pdfVIP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离线考核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在线考核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45分)

1、因变量;

答:变量是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变量分为自

变量和因变量,而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2、自我服务偏见;

答:又称自利性偏差,指人们常常从好的方面来看待自己,当取得成功时,常常

容易归因于自己;而做了错事之后,常常把它归因于外在因素。它是一种主观主

义的表现,也是一种归因偏见。

3、印象管理;

答:印象管理,有时又称为印象整饰,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所形

成的印象的过程。恰当的印象管理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可以使交往顺畅的继续

下去,印象管理分为获得性印象管理和保护性印象管理,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

己的努力叫获得性印象管理,尽可能弱化自己的不足或避免使别人消极的看待自

己的防御性措施是保护性印象管理。

4、近因效应;

答:在与他人接触中,对初交者形成印象,所依据的材料往往在时间上有一定间

隔,因而材料出现的次序对于印象形成作用不大相同。人对根据间隔短后面的材

料形成印象,这种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5、自我实现的预言;

答: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或事物怀有某种期望值,这种期望

值将会不自觉的引导者这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或事物的行为,这一系列不自觉的行

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或事物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待值前进,最后这个预言得

以实现。

6、归因;

答:根据人的外部特质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7、从众;

答:指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表现出与团体其他成员行为一致的现

象。

8、偏见;

答:人们以不充分或不正确的信息为依据而形成的对某人,某团体或某事物的一

种片面乃至错误的看法和态度。

9、群体决策;

答:群体决策是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共同参与决策分析并制定决策的

整体过程。其中,参与决策的人组成了决策群体。

10、态度;

答:社会心理学对于态度的定义目前莫衷一是,其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弗里德曼

吸收了认知论与学习论的要素,认为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事物,观念或他人稳

固的,由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三个成分组成的心理倾向。

11、操作性条件反射作用;

答: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

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

就应该给予惩罚,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

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操作条件反射与自愿行为有关。

12、自我效能感;

答: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13、睡眠者效应;

答:由于时间间隔使人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而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在

态度心理学中,人们把说话者因威信因素产生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产生相

反效应的现象,称之为睡眠者效应。

14、习得性无助;

答:指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行为。通过学习形成的一种对

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15、旁观者效应;

答:指在紧急情况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情况。在紧急事

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旁观者人数越多,抑制程

度越高。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有哪几个基本类型?

答: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有三个基本类型。第一种,态度与行为可能一致;第二种,

态度与行为可能不一致,相差甚远,甚至相反;第三种,态度与行为呈相互影响

的关系。

2、什么是态度的学习理论?

答:有关态度的各种理论可区分为几大类,即学习理论、认知理论和诱因理论。

态度的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也包括A.班杜拉的社会学

习理论。这方面的代表人物霍夫兰认为,人的态度主要是通过联想、强化和模仿

而产生的。联想、强化和模仿正是学习的3个主要机制。经典条件反射理论重视

联想或联系,强化理论重视强化,社会学习理论重视模仿。

3、简述认知失调理论,并举例加以说明。

答: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是指由

于做了一项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而引发的不舒服的感觉,比如你本来想帮助你的

朋友,实际上却帮了倒忙。又或者人们根据自己对于情形的判断来做事和制定计

划,但是最后发现事件的进展和自己的计划不相符,甚至会产生挫败和认知错误

等一系列心理影响。当然有一些认知失调对人的身心起到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或

者保护意义的,它可以帮助人改进和调整自己的认知,使之朝向协调发展。

4、简述挫折

文档评论(0)

183****173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