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认识固体》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的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下

面我们来看看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欢送阅读借鉴。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1

本课通过给固体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别离等活动,引

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方面的性特点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

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的能力。

第二局部,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的性质。通过利用各种感官观察,认

识固体的颜色、形状、软硬、透明度等性质,培养学生在探究中随时收集证据的良

好习惯。

第三局部,通过混合和别离认识固体。教师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混凝土和筛沙子

的例子引出固体的混合和别离。接下来引导学生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

化。

整个活动实施下来,我觉得有几个缺乏之处需要改良:

1、备课不充分,对课堂中时间的把握心中没数,致使拖堂。

2、课堂上有时在学生答复下列问题时没认真的去听,也没能及时的给予评价。

其实这期间我是在思考我自己的问题而忽略了学生。

4、以后还要在备课上大下功夫。除了备教材之外还要认真的去备学生。从学

生的角度去考虑知识,学生先想到的自己早一步想到。准备好多种方案,以及时的

应付课堂上会出现的一些为难局面。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2

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自己感到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优点,也有缺乏

之处。浅谈一下缺乏之处:

1把教材图中的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只是先认识,再说出是固体还是液体。

教师如果能把图中的这些物品摆在讲桌上就更好了,让学生在判断之前对物品摸一

摸、晃一晃、捏一捏,学生的感觉会不一样,根据不同的感觉,学生会容易做出判

断。这一环节没有做出直观演示和学生用手去感受,这样就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

果。如果让学生通过晃动水杯,用眼睛看,学生很容易判断出水是液体。让学生通

过用力握石头、木棒,捏木板,感觉到它们的体积和形状不易改变。根据这样的感

觉,学生很容易判断出它们是固体。对特殊的几种物品〔橡皮、棉布、面粉〕,教

师能帮助学生判断是不是固体,并进一步讲述固体的几种形态。固体不一定都是硬

的,不一定都是大颗粒的。在这个根底上,固体的共同性质就容易总结出来了:有

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别离时,让学生举出的例子少一些,要让学生动脑多举实

例,教师加以指导。

3研究固体混合前后重量和体积的变化情况时,教师没有使用教具天平和量杯,

学生光靠静止观察和思考,对这个知识就不易接受。如果使用教具直观演示,教师

不用过多地讲解,学生就明白了。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出示物品和教具,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科学《认识固体》教学反思3

1、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

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

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课堂教学不仅注重最后的结果,还应该注重学生获得结果的

过程,强调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以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本节课学生

自己通过实验和观察,找出固体的特点,由此了解了固体的性质,我做到了最大限

度的放手〞“。事实证明,学生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通过这一点我认识到,在科

学课的探究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我们会发现

学生在“自由〞的气氛中可以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惊喜。

2、本节课的设计与教学,尽可能表达教师由如何讲向学生如何学的转变,实

现教师由讲述者向促进者的转变。尽可能表达对学生课堂生命力的尊重,对学生积

极主动开展的促进,对学生潜能的挖掘。整堂教学都有一个动态的过程,有师生互

动,问题启发与学生思考、答复;有生生互动,有学生间的讨论与协作等。学生的

参与面很广,兴致很高,效果较好。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利用材料探究固体

的性质。在活动过程中主动分工、协作,既探究出了科学规律,更体验到了学习与

合作的快乐。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个性化的教育,为学生营造创造的环境,使他

们积极、踊跃、大胆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如各小组对信封中的固体运用多种感

官、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进行分类,并在此根底上,各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固体

研究,探究结果精彩纷呈,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3、面向全体,注重差异,渗透科学方法,促进学生的能力开展。由学生熟悉

的材料入手,提出问题,切入主题,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一连串的问题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在师生间、生生间

文档评论(0)

182****55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