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高考 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35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文化及教育成就.doc

备战2025年高考 历史考点一遍过 考点35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文化及教育成就.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35

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文化及教育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决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即“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2.“两弹一星”

(1)概况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意义

①解除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威胁。

②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尤其是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③促进了其他领域(如航天技术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和平。

【注意】“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取得了氢弹研制成功、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等一系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它们不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而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摒弃“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坚持科学探索、辛勤劳动的成果。

2.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1)从1999年起,“神舟”号飞船经过了多次无人飞行试验;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号飞船升上了太空,中国实现了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2)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3)“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概况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并聘请袁隆平为首席顾问。

2.地位

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3.意义

不仅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银河”系列计算机

(1)1983年,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诞生。

(2)1993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10亿次的“银河—Ⅱ号”巨型计算机。

(3)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

四、全面理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1.“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团结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

(2)提出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3)含义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成就

科研与文艺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如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文艺领域中老舍的《茶馆》、郭沫若的《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2.“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

原因

表现

经验教训

曲折

“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尤其是“文革”的开始

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许多学者被划成“右派”并受到政治批判,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

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

新生

“文革”结束,清算“左”倾错误;以邓小平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决策

文艺创作欣欣向荣,学术讨论空前热烈;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五、全面把握新中国的教育发展历程

1.建国初期——开基创业

(1)措施

①拉开序幕

改革旧教育,建立人民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

②制定人民教育方针

1957年毛泽东提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半工半读)。

③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为首要任务。

(2)方向

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3)成果

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2.“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受挫折

受“左”倾错误影响,鼓吹“读书无用”论,长时期“停课闹革命”和所谓“教育革命”,使中国教育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