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VIP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高一历史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课程标准

时空定位东汉魏蜀吴三国时期(220-280)西晋十六国东晋北朝南朝隋朝(266-316)(317-420)(439-581)(420-589)(581-618)

一、三国与西晋190年,汉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崩溃,军阀四起,天下大乱。曹操先后击败吕布、袁术、袁绍等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208年的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220年,曹丕迫使汉献帝禅让帝位,定都洛阳,国号“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三国鼎立形势图(262年)(一)汉末三国

一、三国与西晋三国末期,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二子都是曹魏权臣,逐渐掌握曹魏大权。263年,司马昭灭蜀。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中国。(二)西晋的统一

田余庆教授说:西晋的统一是“低质量的统一”。何解五胡内迁八王之乱五胡内迁:西晋统治时期,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居住着许多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少数民族。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文化相互影响渗透。但胡汉亦存在一定的矛盾,例如内迁汉地并州的匈奴人成了汉人的奴婢,当军作战,更有甚者被地方官员押往他乡卖,因而激起了境内各民族的反抗;而各族上层人物亦往往利用本族人民,实行割据。西晋以后之五胡入华、永嘉之乱亦肇基于此。八王之乱:290年司马炎病逝,惠帝即位。惠帝妻贾皇后欲独揽大权与辅政的大臣杨骏发生矛盾。291年贾皇后杀死杨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了一连串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参与其中,历史16年之久。这场内乱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力,西晋统治分崩离析。

一、三国与西晋(三)西晋灭亡在八王之乱期间,西晋国力严重损耗,无力控制境内流民问题及民族起义,民族矛盾迅速激化。各族上层少数民族也迅速抓住时机,起兵反晋。公元316年,西晋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自此,中国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起初是东晋十六国的割据,后来演变为南北朝的对峙。

二、东晋与南朝政权沿革东晋与南朝士族门阀士族专权与门阀衰落南方开发江南开发与民族交融疆域变化军事失利与边境收缩

二、东晋与南朝(一)政权沿革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衣冠南渡这个成语即是指的是西晋末,晋元帝避乱渡江,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的事件,当时大批缙绅﹑士大夫及庶民百姓随之南下,史称“衣冠南渡”。永嘉南渡后,司马睿在南北世家大族支持下建立政权。曾多次北伐,但由于内部不和,除刘裕外,皆以失败告终。公元420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四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二、东晋与南朝(二)士族门阀材料??东汉时期,士大夫以经术起家,凭借特有的文化权力日益“士族化”,依靠“累世经学”以达到“累世公卿”的目的。士人在政治上得势后,便转而扩张家族的土地与财富,使得家族与政治结合,逐步构成了门阀的基础。曹魏时期的世家大族式家族组织具有血缘家族的一般性质和功能,又有明显的政治、军事色彩,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出现,其政治色彩日渐突出。以士大夫官僚为核心,形成家族式政治集团,随之发展成门阀士族。在两晋的门阀专政下,士庶之分如天地之隔,连士族中的卑门和高门在权力上也有着天差地别,朝廷的要职多由高门门间出身的人担任,并由以王、桓、谢等大姓为代表的北方士族垄断政权,封钿山泽,依官品占田。——摘编自徐国富《浅述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制度》问题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魏晋时期门阀士族的特点及其兴盛的原因。

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享有特权,把控朝政;②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③社会生活中等级色彩明显,不与庶族通婚;④文化上以儒学传家,崇尚清谈。原因:①儒学处于独尊地位,士大夫享有文化特权;②土地兼并的加剧;③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④九品中正制提供了政治保障;⑤分裂、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央集权遭到削弱;⑥皇权的相对衰弱。名词解释: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曹魏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导致门阀士族垄断了政府的重要官职。他们又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