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法不可违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024年).docxVIP

5.1 法不可违 教案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2024年).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不可违》教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重要工具,增强对我国法律体系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2.通过了解违法行为的后果,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认同法治国家的建设理念。

健全人格:

3.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和自律能力,让学生明白违反规则会带来不良后果,进而自觉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

4.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能够正确判断是非善恶,避免因无知或冲动而违法。

责任意识:

5.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违法行为及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增强学生的法律责任意识。

6.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监督身边的违法行为,为维护社会法治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让学生准确理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详细讲解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常见表现形式。

2.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使学生明确不同类型违法行为所对应的法律责任,如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理解法律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如赔偿损失、罚款、拘留、有期徒刑等。难点:

3.行政违法行为及误区

帮助学生区分行政违法行为与其他违法行为的界限,尤其是一些容易混淆的行为。

纠正学生对行政违法行为可能存在的误解,如认为某些轻微的行政违法行为不算是违法等。

4.民法的规范范围

让学生了解民法所涵盖的广泛领域,包括人身权、财产权、合同关系等。

理解民法在规范社会成员之间平等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判断是否违反民事法律规范。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违法”这个词,那么你们认为什么是违法呢?可以举一些你们身边的例子。

学生可能会回答诸如打架斗殴、偷窃、闯红灯等行为。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引导,指出这些行为都违反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法不可违。

2.播放一段关于违法行为及其后果的视频片段(视频内容可以是新闻报道中的一些违法案例),然后提问学生:视频中的这些行为为什么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违法行为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良后果。引导学生思考法律的权威性和不可违抗性,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课

1.法律的作用

展示一些法律条文,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关于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预防工作制度的规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消费者可以七天无理由退换货的规定,《义务教育法》中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适龄儿童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的规定等。然后提问学生:这些法律条文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法律的规范(指引)作用,即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接着展示一些案例,如小勤的父母每个月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小勤经常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等,让学生判断这些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的规范作用。

再展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关于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的规定,以及《民法典》中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的规定,并展示相关案例,如小勤和父母走在小区楼下,有人从楼上扔杂物,后被物业通报处罚。提问学生:这些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法律的评价作用,即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最后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关于小明同学的爸爸需要补齐的税款和罚金约为30万元的规定,以及因无证驾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处行政拘留7天,并处罚金二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罚款的规定,并展示相关案例,如小勤同学的爸爸因偷税漏税,被处罚,小勤的叔叔因无证驾驶被行政拘留并处罚金500元。提问学生:这些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法律的强制作用,即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别

结合前面所讲的法律作用,提出问题:既然法律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么违反法律会怎么样呢?什么是违法行为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总结并讲解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展示一些案例,如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提问学生:朱某的行为是否违法?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民事违法行为的概念,即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并详细介绍民事违法行为的常见表现形式,如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