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LNSESXXX—2024
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重金属污染地块阻隔技术的工作流程、阻隔技术设计、阻隔技术实施、阻隔监测与维护、阻隔效果评估。
本文件适用于污染地块原位修复工程或风险管控工程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阻隔。污染地块原位修复工程或风险管控工程中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阻隔可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参考执行。
本文件不适用于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污染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放射性污染土壤和致病性生物污染土壤。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6600
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25.2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监测技术导则
HJ25.3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HJ25.5
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
HJ25.6
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
HJ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金属HeavyMetals
本文件中的重金属主要包括铅、镉、锌、铬、铜、镍等非挥发性重金属及类金属砷,
2
T/LNSESXXX—2024
重金属污染是指上述单一重金属或者多种重金属共存的污染。
3.2
重金属污染地块HeavyMetalContaminatedSites
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确认土壤中重金属超过有关土壤环境标准或风险超过可接受水平的建设用地地块。
3.3
阻隔技术BarrierTechnology
采用阻隔、覆盖、堵截等工程措施,控制重金属迁移或阻断重金属暴露途径,使重金属污染介质与周围环境隔离,避免重金属与人体接触和随降水或地下水迁移进而对人体和周围环境造成危害,降低和消除地块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风险的技术。
3.4
物理阻隔PhysicalBarrier
采用物理材料构建阻隔层,控制重金属迁移或阻断重金属暴露途径,使重金属污染介质与周围环境隔离,阻碍重金属的迁移扩散。物理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水泥、粘土、人工复合材料等,并不与重金属发生化学反应。
3.5
化学阻隔ChemicalBarrier
采用化学材料构建阻隔层,控制重金属迁移或阻断重金属暴露途径,使重金属污染介质与周围环境隔离,化学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或化学反应捕获重金属的材料,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介质中移动性和浸出性,且化学材料的选择不能引起二次污染。
3.6
物理-化学复合阻隔PhysicalChemicalCompositeBarrier
采用物理和化学材料分别构建阻隔层,或共同构建阻隔层,形成物理-化学复合阻隔层,控制重金属迁移或阻断重金属暴露途径,使重金属污染介质与周围环境隔离。
3.7
水平方向阻隔HorizontalBarrier
阻隔层采用水平布置的形式,阻断污染物向地表环境迁移的技术。包括混凝土阻隔层、粘土阻隔层、人工复合材料阻隔层、化学材料掺混阻隔层等。
3.8
垂直方向阻隔VerticalBarrier
3
T/LNSESXXX—2024
阻隔层采用竖向布置的形式,阻断污染物向周边环境迁移的技术。包括土-膨润土隔离墙、高压喷射灌浆墙、搅拌桩墙、搅喷桩墙、水泥帷幕、灌注浆墙、土工膜墙、化学材料掺混阻隔墙等。
3.9
浸出测试LeachingTest
按照规定的浸出程序和方法,采用液态物质对土壤进行浸取,并测定浸出液中污染物浓度或浸出总量的过程。
4工作流程
工作流程见图1。
图1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实施工作流程
5阻隔技术设计
5.1资料分析与现场踏勘
4
T/LNSESXXX—2024
对重金属污染地块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与分析。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块污染调查、风险评估、水文地质资料、后续地块开发利用方式,以及相关管理批复文件。重点关注风险暴露途径,以及阻隔措施与污染地块修复或风险管控工程的衔接情况。
阻隔设计单位应组织人员于阻隔工程实施前开展现场踏勘,核实地块的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周边敏感对象等地块资料,重点关注地块内构筑物和地下管线等施工障碍因素,确认阻隔工程的施工条件。
5.2阻隔技术的应用条件
阻隔是修复和风险管控的常用技术之一,应用广泛,适用于大多数重金属污染地块,但也存在潜在渗漏等风险。从阻隔方向可分为水平方向阻隔和垂直方向阻隔,从阻隔原理可分为物理阻隔和化学阻隔。阻隔措施分类见表1。
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VISSIM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技术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VIP
- 专题05 名著导读【备考2025】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全国版(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