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切实做好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工作,保障人居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6〕31号)、《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原环境保护部令第42号)《辽宁省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污染地块环境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通知的规定,在“东北遗留场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技术体系构建(2020YFC1806404)”研究基础上,结合辽宁省重金属污染地块的治理需求,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承担了《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规范》标准的编制工作。
本标准规定了重金属污染地块阻隔技术的应用对象、基本原则、工作程序及要求。
1.2编制必要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我国由工业企业搬迁而废弃遗留下来的“棕地”超过50多万块,成为许多大中城市土地资源安全再利用的限制因素。由于长期以来粗放的环境安全管理模式、无序的工业废水排放或泄漏及金属渣的堆放导致了大量的重金属污染场地,场区内及周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严重,已对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区域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健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甚至社会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与挑战,场地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污染情况日益严重[1]。
20世纪以来,重金属污染已遍布全球各个国家及地区,对全球经济的综合影响预估每年超过100亿美元。在全球1000万个土壤污染点中,50%为重金属污染,超2000万公顷的土地受到As、Cd、Cr、Hg、Pb、Cu、Ni、Zn等污染,且高溶解性的重金属易在土壤、水体等多介质中迁移转化,造成大面积的土壤和地
2
下水污染[2]。自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各省市已开展重金属污染地块超修复超过1000个[3]。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造就了现有特定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条件,制约了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的进一步发展。特定条件具体表现为:(1)经济条件低迷,老工业基地整体经济发展失速,财政状况堪忧,难以支持大规模的土壤修复工作;(2)开发需求不迫切,由于人口外流严重,房地产开发带动的污染地块治理也日渐式微,导致土壤污染治理的驱动力不足;(3)气候条件制约,全年可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的有效时长较短,导致修复费用相对较高。在现有特定条件下,以地块风险可控为目的,以风险管控措施为手段,尤其是阻隔技术,是切实解决东北污染地块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关键。
污染地块常规治理中,普遍采用地块内污染土壤彻底清除或达到修复目标。但是,现阶段东北地区经济社会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地块污染土壤修复,从而导致大量规模较大的污染地块搁置,未进行治理和后续开发利用。如何通过准确把握地块的污染程度,科学分析风险暴露途径,选择适宜阻隔技术,包括阻隔方式、阻隔材料、施工设计与验收要求,从而形成东北重金属污染地块风险管控的阻隔技术规范,是弥补当前历史阶段的污染地块治理空白,促进污染地块后续开发的重要支撑。
1.3主要工作过程
(1)编制组成立与前期调研
2020年至2024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东北遗留场地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安全利用技术体系构建(2020YFC1806404)”课题,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省重金属污染地块治理需求,确定了标准目标和内容,成立了标准编制组。
(2)标准立项
预期2024年4月,向辽宁省环境科学学会申请立项。
(3)中期审查
3
2024年9月,召开《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规范》团体标准中期技术评审会。
(4)终期审查
2024年10月,召开《重金属污染地块土壤阻隔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终期技术评审会,形成征求意见稿。
1.4标准主要起草人和起草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波、程凤莲、张猛、张玲妍。
1.5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
1.5.1国外相关标准研究
针对污染地块/土壤的治理,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案》(俗称“超级基金法案”),总结修复工程经验,形成一套完整的场地调查、环境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场地修复标准管理体系。国际上其他国家多数是针对污染场地或污染土壤的管理,发布了相关的管理要求或技术导则较多,具体技术标准或规范相对较少。以加拿大、美国和丹麦为例,说明一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VISSIM的城市道路交叉口自适应信号控制仿真技术研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论文.docx VIP
- 专题05 名著导读【备考2025】2024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全国版(含答案).docx VIP
- (完整版)交管12123学法减分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群建阀门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VIP
- GA_T 1343-2016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pdf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高校数字素养教育实践模式创新路径.docx VIP
- 200个句子涵盖了高中英语4500词汇[宝典].doc
- 体育馆会堂网架提升专项施工方案.doc
- 小学英语“教—学—评”一体化的优势及运用对策.pptx VIP
- 2020年2月四川省喜德县医院系统(卫生类)招聘考试《医学基础知识》试卷及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