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3*《短诗五首》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理
解人世间万物相互依存的哲理内涵或相互对立、统一的关系;感悟诗人对
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
教学重点:
1.诵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意境,借助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诗歌主旨。
教学难点:
1.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理解诗中蕴含的哲理。
2.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朗读音频以及作者及写作背景资料。
学生:通读诗歌,解决生字词,初步感知文意,并在课前查阅作者的
相关情况。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教学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一部数千行的长诗可以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一首几行的小诗可以放着
永恒的艺术光彩,文学史的发展不乏这样的事实。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
读这五首短诗,感受短诗的魅力。(板书课题)
二、投放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体会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或对友人的深切追思。
三、检查预习
1.读准字音。
漫漫(mànmàn)装饰(zhuānɡshì)舵手(duò)谎言(huǎnɡ)
......
2.解释重点词语。
【霜风】既指凛冽的寒风又指严明的风纪,在诗中指刺骨寒风。
【漫漫】(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装饰】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比喻把握方向的领导者。
【谎言】骗人的话;假话。
四、诗歌赏析
(一)《月夜》
1.了解作者
(1)学生介绍自学成果。
(2)师生共同明确: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早年
留学日本,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历任北大教
授、河北省教育厅厅长、北平大学校长、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新
中国成立后任中央文史馆馆长、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主任等职。沈
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来长
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明集》,
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落叶》《三弦》等。
3.朗读诗歌
(1)生自由朗读。
(2)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3)朗读指导:
总计四句,一、二句均为七字,白话对偶句,但其节拍是“二三二”
形式,明显不同于旧体诗七言句的“二二三”模式。第三句较长,大致可
分为五个(或六个)节拍,笔者觉得此句可于“树”与“并排”之间分行。
第四句五字,是“一二二”的音节停顿,明显不同于五言旧体诗的“二三
(细分为二二一或二一二)”常规。
(3)指读、齐读。
4.感知诗歌。
(1)边读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霜风寒月
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
意蕴。
5.探究
(1)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明确:霜风、月光、一株顶高的树,营造了霜风寒月的幽静氛围。
(2)这首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其实是对
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