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政治类热点--民族主义--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原卷版.docx

政治类热点--民族主义--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政治类热点--民族主义--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1.1913年,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校教则》:“本国历史要旨,在使儿童知国体之大要,兼养国民之志操。本国历史,宜略授黄帝开国之功绩,历代伟人之言行,亚东文化之渊源,民国之建设,与近百年来中外之关系。”由此可知国史教学

A.旨在培养国民意识 B.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加强思想文化教化 D.服务于资本的扩张

2.孙中山在1919年指出,“民族主义之范围,有以血统、宗教为归者,有以历史习尚为归者,语言文字为归者,复乎远矣。然而最文明高尚之民族主义范围,则以意志为归者也。如瑞士之民族,则合日尔曼、意大利、法兰西三国之人民而成者。……又美利坚之民族,乃合欧洲之各种族而熔冶为一炉者也。”这说明孙中山

A.主张建立民族国家 B.承认了民族平等

C.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D.发展了民权主义

3.英国从19世纪开始在本土及其殖民地大量培养体育精英,19世纪末开始举办宗主国和各自治领之间的运动会,从1911年起,英王室开始为获胜队颁布帝国杯。据此可知,英国的上述做法旨在

A.激发殖民地的民族意识 B.培养国民的团队意识

C.构建对殖民文化的认同 D.扩大英国的政治影响

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传教士、教民与普通民众不断发生冲突而引发的案件迅速增多,但在1901年后数量又迅速递减,直至辛亥革命前后此类案件已渐趋为无。这一变化最能够反映当时

A.中外民族矛盾日趋走向缓和

B.救亡的路径由自强转向革命

C.西方各国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D.国人对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入

5.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着手进行海关税务人员的国产化。至1937年,海关各口岸的税司已由1929年的仅8名中国人上升到有三分之一的职务由中国人担任。这一举措(???)

A.折射出国民革命的深化 B.废除了西方列强在华特权

C.体现了民族主义的倾向 D.顺应了全民族抗战的需要

6.古罗马人自称是特洛伊王子的子孙,中世纪时英国人自认为是特洛伊王子布鲁图的后代、“不列颠”即源自布鲁图之名。到了16世纪,波利多尔等英国史学家却对此持怀疑态度,撰写史著重新探讨不列颠的起源。这一变化表明

A.英国与罗马帝国系同宗同源 B.英国的民族意识不断加强

C.古罗马文化在英国遭到怀疑 D.史学研究受理性主义指导

7.有学者指出,汉、唐、宋时,“天下等于中国加上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下中国之主”。据此可知,清代这一认识

A.体现了“夷夏”之辩的日益弱化

B.丰富了传统“天下”观的内涵

C.为构建其华夏正统地位而服务

D.明确了“中国”与“天下”概念

8.1915-1925年间,中国发生了三次与日本相关的抗争运动,分别是1915年抗议《二十一条》、1919年抗议巴黎和会上日本窃取山东特权、1925年抗议枪杀上海工人顾正红。中国人民的抗争越来越强烈。这是因为

①中华民族的不断觉醒②各革命阶级逐渐联合起来③北伐战争的巨大影响④中日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史记》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也。”据此可知,司马迁

A.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 B.强调华夏族的统领地位

C.认识到宗法制影响力较大 D.倡导华夷同源的历史观

10.鸦片战争以后,张穆、何秋涛、姚莹等人以“辨方纪事,考古镜今”揽地利戎机之要”“于外国之事,不敢惮烦”为宗旨和目的展开了边疆历史地理研究。这反映出当时

A.民族意识的觉醒 B.边疆危机的出现

C.史地研究的传承 D.华夷观念的消失

11.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是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追求。从图7中可以获得的信息包括

①和亲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睦?????②祖国认同感具有强大影响力

③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④民族平等是历代的民族政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1902年,夏曾佑在《最新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指出:“种必有名,而吾族之名,则至难定。……至称汉族,则以始通匈奴得名,称曰唐族,则以始通海道得名,其实皆朝名,非国名也。”这表明,在晚清知识分子中

A.反对王朝统治的呼声高涨 B.已产生民族国家观念

C.掀起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潮 D.开眼看世界成为主流

13.“专制之下无祖国”,其以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消灭封建专制,以人民主权取代了君主主权,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认同感,激发了民族意识。其说明()

A.近代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B.民族国家观念古已有之

C.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淡化了祖国观念 D.专制与祖国是对立的

14.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

文档评论(0)

131****29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