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pptx

兽医微生物学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pptx

  1. 1、本文档共1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生态;细菌的理化性质;物理性状;细菌生理活动包括:;第一节细菌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菌与动物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的主要区别

有如下几点:;;一、细菌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方式;;;;;;二、生物合成同其他生物

三、聚合作用

1、细菌DNA的聚合称复制。其复制是从基因组的特定起始部位开始,然后沿染色体DNA的复制叉双相进行,方式是半保留复制。;;;;;;;;;2、转录具有两个显著特点

(1)细菌由同一个RNA聚合酶催化合成细菌的mRNA、tRNA、rRNA。

(2)细菌mRNA不需要通过核膜转运到胞浆,因此不需要聚A帽状结构。

3、翻译即蛋白质合成,同真核细胞。;四、组装;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个菌体分裂为两个菌体所需的时间称为世代时间。

大肠杆菌及许多其他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分裂一次仅需20min,而细菌染色体DNA的复制约需40min。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在上一轮的复制还未完成时,下一轮的细胞分裂已经启动。此外,染色体DNA存在多个复制叉,可使子代的染色体DNA同时开始部分复制。分支杆菌等繁殖较慢,需18~24h才分裂一次。;;;二、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对数期; 1、迟缓期是细菌来到新环境的一个适应过程。此时菌体增大,代谢活跃。

2、对数期细菌此时生长迅速,以恒定速度进行分裂繁殖,活菌数以几何级数增长,达到顶峰,生长曲线接近一条斜的直线。一般而言,该期的病原菌致病力最强,其形态、染色特性及生理活性均较典型,对抗菌药物等的作用较为敏感。大肠杆菌的对数期可持续6~10h。; 3、稳定期此时因营养的消耗、代谢产物的蓄积等,细菌繁殖速度下降,死亡数逐步上升,新繁殖的活菌数与死菌数大致平衡。该朔细菌的形态及生理性状常有改变,革兰氏阳性菌此时可染成阴性。毒素等代谢产物大多此时产生。大肠杆菌的稳定期持续约8h。

4、衰亡期细菌开始大量死亡,死菌数超过活菌数。如不移植到新的培养基,最终可全部死亡。此期细菌的菌体变形或自溶,染色不典型,难以进行鉴定。; 细菌的生长曲线是在体外人工培养条件下观察到的,在动物体内因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能出现此种典型的曲线,但对细菌的生长规律的研究及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第三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细菌的营养需要;一、培养基及其种类;常用培养基种类;按培养基的营养组成来分:; (2)按物理状态的差异,可将培养基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三大类。

№1液体培养:不含琼脂

№2半固体培养基:0.3%-0.5%琼脂

№3固体培养基:1%-2%琼脂

;按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分:;液体培养基中;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半固体体培养基中;按培养基的功能差异来分:;;;细菌的培养性状;产生绿色色素;二、氧气;;按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分;细菌的培养(根据细菌对空气的需求);细菌的培养; 三、温度

不同细菌对温度有不同适应范围,各种细菌又有各自的可生长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

1、嗜冷菌:生长范围-5~30℃,最适生长10~20℃;某些嗜冷菌对鱼类等变温动物有致病性。

2、嗜温菌:生长范围10~45℃,最适20~40℃;病原菌已适应动物的体温,因此均为嗜温菌。

3、嗜热菌:生长范围25~95℃,最适50~60℃。如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 四、酸碱度

pH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每种细菌均有一个可适应的pH范围及最适生长pH。虽然大多数细菌在pH6~8之间可以生长,但多数病原菌的最适pH为7.2~7.6,个别偏酸,如鼻疽伯氏菌为pH6.4~6.6;或偏碱如肠球菌为pH9.6。

五、渗透压

不同细菌有不同渗透压范围,多数病原菌只有在等渗的环境中才能良好生长。;1、细菌分解代谢;常见的生化反应;2、细菌合成代谢;产生绿色色素;;;;;第五节细菌菌落生长的调控;;二、细菌的密度感应系统;2、信息素;;第六节

细菌的生态;;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1、土壤中的微生物;分布概况;土壤的微环境;土壤表面的微生物;类群和数量;土壤微生物与高等植物之间的关系;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2、水中的微生物;分布群类和数量;水的自洁作用;水的微生物学检查;(1)含菌量;(2)大肠杆菌的测定;3、空气中的微生物;类群和数量;不同条件下1M3空气的含菌量;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4、正常动物体微生物;正常微生物群;(1)体表的微生物;(2)呼吸道的微生物;(3)消化道的

文档评论(0)

一壶清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