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实用教学设计 .pdf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实用教学设计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

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

峨眉山月歌

李白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

绵州昌隆青莲乡,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

仙”。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代表作品

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将进酒》《蜀道难》等。

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与杜甫并称“李杜”,是华夏史上最伟

大的诗人。

【朗读节奏】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疏通文意】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影:月光

发:出发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翻译: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

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舍地去

向渝州。

【诗歌赏析】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

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又形容月

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巧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

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

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

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

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流转的感觉,让人感觉行船之快捷,不着痕迹地表达着

离情别绪。

诗境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之外,诗中

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

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发媒介。明月可亲而不

可近,可望而不可及,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了江行思友

之情,令人陶醉。

主旨: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的

景象,抒发了诗人江行思友之情。

【课堂检测】

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

景?

答案:(1)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

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与“诗仙”李白并称为“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篇,被称

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等。

【写作背景】

此诗大概作于公元770年杜甫在长沙的时候。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

一带,和流落

文档评论(0)

189****23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