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月经性偏头痛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doc

临床月经性偏头痛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月经性偏头痛流行病学、诊断标准、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之一,女性的患病率为男性4~8倍,其中60%?的病人头痛发作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因而称之为月经性偏头痛。目前根据2013年ICHD-3(beta)?诊断月经性偏头痛分为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PMM)?及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

月经性偏头痛一般不伴有先兆症状,其较非月经性偏头痛发作程度更剧烈,持续时间更长,且由于卵巢激素尤其是雌激素水平降低,导致其对药物治疗常不敏感。且有研究表明,月经性偏头痛的疼痛程度、致残水平及疼痛发作时长在月经周期第1~2天最严重。

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发现存在雌激素撤退机制及前列腺素释放机制,且在雌激素撤退机制理论背景下发现雌激素撤退使得5-羟色胺水平降低,因此引发并加剧了偏头痛。

目前针对月经性偏头痛治疗药物分类有曲普坦类(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激素类及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综上所述,不断深入探索月经性偏头痛发病机制及采取规范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对解除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流行病学

在偏头痛病人群体中,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0.85~14.1%,月经相关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3%~71.4%,月经性偏头痛的患病率为3.85%~78.6%。大于20%的女性偏头痛发生在30~34岁,此时段是育龄女性偏头痛发生的峰值期。

在我国,据统计偏头痛患病率约为9.3%,但目前尚未有我国范

围内的月经性偏头痛流行病学研究。

诊断

月经性偏头痛作为无先兆性偏头痛的一个亚型,根据2013年ICHD-3(beta)诊断附录将其分为2个类型: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PMM)、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

按照惯例,月经第1天记作+1d,前1天记作-1d。其中,月经是指子宫内膜的规律性出血,可以是正常的月经周期所致,也可以是口服复方激素类避孕药及周期性的激素替代疗法所致的外源性雌孕激素的撤退性出血。

当病人的PMM/MRM与外源性雌激素撤退相关时,可以诊断PMM/MRM或雌激素撤退性头痛。

(一)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PMM)单纯性月经性偏头痛具体诊断标准如下:

发生在月经来潮的女性;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头痛发生在月经前2d到月经发生后3d;连续的3个月经周期中至少有2个周期头痛发作;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没有偏头痛发作。

(二)月经相关性偏头痛(MRM)月经相关性偏头痛具体诊断标准如下:发生在有月经来潮的女性;符合无先兆性偏头痛的诊断标准;头痛发生在月经前2d到月经发生后3d;连续的3个月经周期中至少有2次发作;在月经周期的其他时间也有偏头痛的发作。

发病机制

月经周期的产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内膜相关协调作用的结果。月经性偏头痛最主要的诱发因素被认为是雌激素撤退效应,而雌激素水平的改变也会影响偏头痛的发病,例如怀孕期间雌激素水平上升、口服避孕药及更年期激素替代疗法可减少偏头痛发作,而更年期雌激素水平下降可增加偏头痛发作。雌激素撤退机制并非月经性偏头痛的唯一发病机制,目前研究发现可能存在前列腺素释放机制。

(一)雌激素机制雌激素在经期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第7天卵泡分泌雌激素,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1~2天,黄体开始分泌雌激素使血循环中雌激素又逐渐上升。雌激素水平在每月的周期波动两次,一次在排卵期左右,一次在黄体后期。在这两个阶段,雌激素的水平到达峰值,然后急剧下降。

雌激素可作用于中枢5-羟色胺能和阿片肽能神经元,调控神经元活性和受体密度。例如,雌激素可使得5-羟色胺受体敏感性增加,雌激素撤退则使得5-羟色胺水平降低,且5-羟色胺水平降低可直接引发并加剧偏头痛发作。根据此理论,临床中应用曲普坦类(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防治月经性偏头痛。

在女性生育年龄其偏头痛患病率较高,其妊娠期偏头痛缓解,分娩后多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说明激素水平波动与月经性偏头痛具有因果关系。

在月经性偏头痛发作时病人外周血中其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且前列腺素抑制剂可以防止月经性偏头痛发作。前列腺素在月经前期产生与激素撤退有关。

血中黄体酮降低可对环氧合酶-2(COX-2)产生正向调节作用,促使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细胞产生COX-2,随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然后释放入循环系统,理论上诱发了月经性偏头痛的发作。

此外,黄体酮水平降低可能导致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中的前列腺素合成上升,最终导致三叉神经感觉传入神经敏化,降低了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