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形成于周代,经历代发展,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一)古代户籍制度演变历程:;2.汉朝:编户齐民;3.两晋南北朝时期:“黄籍”、“白籍”、“土断”;4.隋唐:;5.宋朝:;6.元朝:;7.清朝:;战国;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朝代;根据材料和所学,分析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基本趋势及其原因?;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士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

——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材料二:“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

——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

;材料:古代社会自郡县制以来,政权只设到县一级,社会基层长期维持“乡绅自治”。这种治理格局概括为“皇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中国传统基层自治的存续,得益于既是社会经济单位、又是政治责任单位的家户制度和儒家意识形态的教化。

——任杰、郁建兴《中国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自治、法治与德治》;一、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实施者;根据教材内容,梳理中国古代优抚政策的演变:;材料:在古代社会,人类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历代统治者都认为,国家权力的大小,不在于或主要不在于掌握了多少土地,而在于掌握了多少户口。因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尽可能全面、彻底地掌握户口,二是千方百计保护、养殖户口。

——宋昌斌《中国户籍制度史》;①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逐渐分离;1.据广东《博罗县志》记载,明嘉靖、隆庆年间,该县出现源自乡约的“约”字地名,如安山约、大连约等,一约一村或数村。知县往往“慎择乡约之长”,让其宣讲“高皇帝之六训”,负责当地保卫事宜。这一记载反映出该县()

A.乡约与法律合流B.注重对农民的军事训练

C.保甲制形同盛设D.重视对基层社会的治理;3.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监察御史朱克简在《题为停造无益之黄册事》中奏称:“臣等细查科臣移送旧造黄册,系崇祯十五年(1642年),竟预造至二十四年,其间户口多赛,皆预定遥度,原非确数。”由此可知()

A.清朝因明朝“预造”而停造黄册B.明朝官员为侵吞赋税而虚造黄册

C.明末赋税征收与实际户口数脱节D.明末政治腐败导致户籍制度崩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中小学教学,教案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