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机理、风险与对策.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机理、风险与对策.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与争鸣2024.3 总第446期 

TheoryofEducationalTechnology中国电化教育

文章编号:1006—9860(2024)03—0068—008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范式变革:

机理、风险与对策*

荆洲,杨启光①

福建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摘要: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库恩认为科学革命的本质是范式转换而非知识堆栈。作为新一轮AI革命“皇冠上

的明珠”,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凭借其高智能交互、创造性生成、复杂数据处理等能力,拓展出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新路

径。该研究以AIGC的功能机理与助研情境为基点,从知识论、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论四个维度阐述了该工具对于教育研

究范式变革的赋能逻辑。然而,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AIGC的助研应用仍面临着知识生成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质疑、服务客

体的局限性、数据安全与伦理的危险性以及信息承载意识形态的侵犯性等问题,应从四个层面制定技术赋能策略:在工具层

面,以技术降槛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知识权力公平;在基建层面,扩大教育研究数字化空间普及;在安全层面,创建科研领域

的轻量化专用型语料库;在话语建设层面,支持本土AIGC平台的功能迭代与国际传播。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学科研究范式;生成式人工智能;人智协同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百余年来国际教育发展进程中的意识形态问题研究”(项目编号:BDA220036)、

2021—2022年度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大数据治理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研

究”(项目编号:2023GH009)研究成果。

①杨启光为本文通讯作者。

[5]

教育研究范式(Educational Research Paradigms)是教育范式发生显著变革。纵览目前国内AIGC的相关研究,

学术共同体从事教育研究活动时应当依循的通用程式,多是从工具赋能教育发展的价值、逻辑、使命及潜在风

包含了研究者在价值观念、理论基础、典型案例、研险治理路径等层面展开论述,缺乏该工具赋能教育研究

[1]范式变革的理性思考与技术建议。因此,本研究从知识

究方法与论述标准等层面形成的共识。当前的教育研

究范式正在面临多重发展困境,如关于知识本体论与价论、本体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等视角系统探讨AIGC对于

值论的衡量标准确立问题,思辨与实证两类研究方法的教育研究范式变革的显著意义与迭代路向,具有重大的

[2]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应用倚重问题,宏大叙事与微观转向的研究客体边界

划分问题,教育研究方法论的自身话语体系建设问题,

一、科学革命助推研究范式发展的历史回溯

[3]

学术信仰的缺失与功利主义风气蔓延等等。有学者认

为,研究方法的多重分歧是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尚未成熟依据库恩(Kuhn,T.S.)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与《对

的明证,完善与丰富教育研究范式是学科发展势在必行范式的再思考》中的两次概念阐释,范式是指某一领域

的重要议题。的科学共同体从事相应类别的科学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