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百家点击名家:文学史上一个孤单的背影_沈从文素材.docVIP

高中语文文学百家点击名家:文学史上一个孤单的背影_沈从文素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沈从文:文学史上一个孤寂的背影

江苏秦葆

【大家简介】

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现代闻名作家、历史文物探讨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大部分作品以湘西生活为背景,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美丽清爽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人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和善,充裕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其主要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高校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比候选人。瑞典文学院院士马悦然说:“我个人确信,1988年假如他不离世,他将在10月获得这项奖(诺贝尔文学奖)”。

【名家写大家】

另一种梦

文/卢惠龙

怀有另一种梦的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

“由南而北的横断山脉长岭脚下,有一些为人类所疏忽历史所遗忘的残余种族聚集的山寨。他们用另一种言语,用另一种习惯,用另一种梦,生活到这个世界一隅,已经有了很多年。”

他在《月下小景》中所写的这段文字,我以为是对他笔下全部乡土民风,对他那些晶莹饱满,温润剔透的文字的点题。

这位从湘西凤凰,从千里沅水、沱江走来的乡下人,对他的乡土饱含深情,充溢眷恋。他用他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梦。《月下小景》、《边城》、《柏子》、《萧萧》、《丈夫》……一首首婉约而又哀痛的曲子,伤感,却不无望;茫然,却不痛绝。他的湘西系列,描摹乡村生命形态的漂亮,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本于自然,回来自然。“湘西”代表健康、完善的人性,这是他的全部创作所要负载的内容。

我们的文学,“五四”以后,在走一条同一性的路。乡村,被定义为灰暗,滞闷,野蛮,阴冷,甚至残忍,被接受进化论和西方现代性的学问分子纳入他们的话语体系,成为启蒙、革新的对象,列入改造的日程。于是,文学上出现了或者恣睢、麻木的典型,或者愚昧、无望的形象,而启蒙学问分子在民众疾苦面前又是这般无奈、孤独与虚无,客观上显现了先驱者悲凉的心灵史。这条主线,始终持续了半个多世纪。

面目和善、羞羞答答的沈从文,进城以后,也很儒雅,可他内心却有湘西苗民的野性,倔犟,执拗,他坚韧地捍卫内心的领地。他没有顾及别的人,孤独地走着自己的路。他好像一厢情愿地以为,那无量的苦难、无赦的罪愆,恒久不能阻挡婴儿的诞生。冥冥之中,有一种专属人的精神贯穿,即使在山呼海啸,一无凭借时,也能依稀分辨出那条道路,那个方向,那个彼岸。他始终这么深爱着他的乡村,视乡村是他生命的来源和归宿。他用乡村的眼光谛视现代文明,把他的反叛和情感,幻化为平和淡雅的文字。他清晰,完全真实的乡村可能恒久无法还原,他对乡村进行照相式的写实,建筑人性的神庙。湘西的乡村,是他记忆最活跃、最拥挤的区域。乡村是一口深井,全部景致、人物都在这口深井之中,并且不确定地闪耀。正是个体生命和乡村的交融,才有闪耀记忆的文章。他守望这口深井,于是,乡村持了生命的护照,成规模地进入他的文本,他自己也从其中获得创建力的舒张和生命力的释放,从而有了安慰和愉悦。《边城》,是一幅描绘人生的风俗画,一首讴歌人生的赞美诗,倾注了他无尽的幽思与情怀,其中的文字,朴实无伪,如同摘一根草茎放到嘴里咀嚼,总有山野泥土的味儿,芳香的,也涩涩的。他好像不刻意反映什么,好像并无什么寓意,保持生活中那些未被人为分解的画面,兼得清浊之音,共有浓淡之韵。更重要的是他为我们留下了翠翠这样一个健康,和善,朝气,呼之欲出的女性形象,让我们看到湘西淳朴自然的人性美。沈从文并不回避苦难,《月下小景——新十日谈之序曲》中,一对恋人,四方逃离,也无法摆脱古老的传统的约束,只得选择死,对这样一个哀痛的结局,沈从文也把它描写为,找到华蜜的心相拥着安详地死去。他的侧重点,是表现了人性“真”的一面。

在《湘行书简》中,沈从文说:“一个中国人对他们发生特殊兴味,我以为我可以算第一位!”这话很真,很准,而非妄语。

沈从文的特立独行,使他的文学成就长期遭到屏蔽,80年头以前,有40年几近消逝,这是可以想见的。他的这类文字,遭人诟病,他宁可搁笔,也没随从。最终,他和钱钟书、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一起,被重新评价,也在必定。

作为中国边缘部落的纯粹后裔,沈从文拥有山野溪涧孕育的底气,可他守望的乡村,还是被现代文明穿透。世界改写凤凰,凤凰也渗透世界,这是二律悖反。最终,凤凰还在,沈从文还在。香港的电视人,成规模地去凤凰寻根,是边缘对中心的救赎。

沈从文的家乡情结,缠绵绕骨,念兹在兹,终生不解。官道上马项铃清亮细碎的声音,平田一隅新收的稻草,吊脚楼的支柱,还有他和善的翠翠、勤劳的天保、让花狗把心窍唱开的萧萧,被沉潭的巧秀娘……让他不离不弃。他真诚地写道:“人实在值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150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