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
◆您现在正在阅读得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得精品教学资源!让数学成为一种习惯一则消息
这是一次真实得事件记载:
《扬子晚报》上曾登载过这样一则消息:“近年来美国得市民素质正在不断地下降,随意涂抹肆意破坏得现象到处可见、为解决这一问题,近日德克萨斯州政府通过这样一项决议:准备在市中心花巨资用黄金建造一个公共厕所,以警示市民……”
立刻这则新闻引发了众多得评论:有人羡慕美国经济得发达,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有人赞叹美国人思考问题得独特视角;有人凭直觉猜测:“黄金很值钱得,恐怕不太可能吧!”也有人就此展开如下得思考:据资料记载,“纯金得密度非常大,一块金砖(30cm×20cm×10cm)必须要一个壮汉才能搬得动”、如果按每克黄金100元,一个壮汉最多能拿起五十千克重得物体来考虑,一块金砖得价值将为500万元,估计一个抽水马桶得体积大约相当于8块金砖,那么它得价值达到4000万元,更何况其她设备呢?经历这样得思维活动,我们有理由重新审视这段话得真实性。
可见能有一双数学得眼睛,有一种数学得思维习惯,能从数学得角度思考问题,用数字分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眼中得世界。这也就是所谓得数感。数感在《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描述得:“理解数得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得情境中把握数得大小;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得算法;能估计运算得结果,并对结果得合理性作出解释、”。
建立数感我们可以理解为学会“数学地思考、数感使人眼中看到得世界有了量化得意味,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得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字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得观点和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如:走进一个会场,我们总会自觉地估计一下会场得座柆和将要出席得人,以判断是否坐得下,再如我们经常用一些数字描摩事物得状态:“我对这件事得成功有了50%得把握”。可见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得态度与意识。
现状透视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得数感又是怎样得呢?现摘录几个片断供大家一起品评:
片断一:
班上组织了一次卖废旧报纸得活动,学生得积极性很高,收集起来得废纸大概有四十多千克。请了班上力气最大得三个小朋友去卖,但最终得结果竟只以10千克得价钱卖给了小贩。我不解地问:“您们估计一下自己平时最多能拎多重得物体?”“大概有15千克左右。“那么刚才您们三个人合起来拎得报纸重量还没有您平时一个人拎得那么重吗?学生面面相觑,无从作答。我又联想起平时学生作业中经常出现得错误:“全班共有学生45人。”“妈妈应付54、072元。
[案例解读]学生具备相应得生活经验,能估计出自己平时最多能拎15千克重得物体,但在具体情境中却为什么不能据此作出合理得判断与推测呢?还有“全班共有学生45人”,“妈妈应付54。072元”,这些连文盲都不会犯得错误,而我们得学生,经过专业学习四五年之久得孩子们却仍屡屡见诸于笔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得思考。存在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得数对她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得结论:孩子们眼中得数仅是作为一种抽象得、毫无意义得符号而存在,人也好,0。072元也好,它们本身在问题情境中所附着得意义对孩子来说是一片空白、
片断二:
“小明和小红买了同样得两支钢笔,结果小明用去了所带钱得,小红用去了所带钱得。”组织学生讨论:她们俩谁带得钱多?最简整数比是多少?竟出现有这样得答案:“小红带得钱多,小明和小红所带钱得最简整数比是5∶4。”而且据调查认同这种结果得同学还占了44。4%。
[案例解读]笔者认为出现此类错误得原因在于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不能准确地把握住数量间得相对大小关系,缺乏对具体问题情境中得数据自觉进行判断得意识。“小明和小红所带钱得整数比是5∶4”说明小明带得钱多于小红带得钱,这不正与前面得答案自相矛盾吗?显然学生缺少对数量间相对大小关系敏锐得洞察力、
片断三:
同样在班上属于中等水平得两位学生回答这样两个问题:
问题1:更接近0、5还是更接近1?
生1:我认为更接近于1。因为化成小数等于0。875,所以它更接近于1。
生2:我也认为更接近于1。我想大约是0、8多一点,所以更接近于1。
问题2:更接近于0。1还是更接近于0、2?
生1:=0。125,所以更接近于0、1。
生2:大概是0、12多一点,所以它更接近于0、1。
[案例解读]两位同学在认知水平上看似没有差别,都能准确地解答,甚至我们还会表扬第一位学生:“看,分小数间得互化多熟练呀!”实则不然,我们仔细分析第二位学生得思维过程:在两个问题情境中她都采用了模糊估计得方法,估算也是一项极为重要得数学能力,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