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pdfVIP

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成因的心理学分析

【摘要】“马太效应”指代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我国大学生就业中

也呈现出了“马太效应”,主要表现为就业地域和就业行业之间的人才分布失衡以

及就业者之间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本文从心里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从众心理、成

就需要、自我暗示以及光环效应是大学生就业中“马太效应”形成的原因。最后,

从就业观、就业心态和大学生自我能力的提升三方面提出应对“马太效应”的措

施。

【关键词】马太效应大学生就业心理学分析

一、引言

“马太效应”这一说法源于《圣经》故事“马太福音”篇中的一段话“凡有的,

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指代强者愈强、弱

者愈弱的现象。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K.Merton)发

现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即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

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此命名为“马

太效应”。随后,这个术语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等众

多领域,它是指一些个体、群体或地区等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在某些方面产生的

优势累积,从而在各自领域取得更多的迈向成功的机会或获取更大的收获,反之,

则愈来愈差,导致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一方面受制

于客观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密切相关。大学生是就业的

主体,应该充分正确的发挥就业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利用“马太效应”的正面效应,

合理的规避“马太效应”的负面影响。

二、“马太效应”在我国大学生就业中的表现

1、就业地域之间人才分布失衡

就业地域之间人才分布失衡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主要流向东部和沿海地

区,而中西部地区对毕业生的吸引力则明显不足。《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

中的数据显示,201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的分布上,泛长江三角洲区域(包括

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人数占26.1%;泛渤海湾区域(包括北京、天

津、山东、河北、内蒙古、山西)人数占23.1%;泛珠江三角洲区(包括广东、

广西、福建、海南)占21.1%。

除此之外,大学生就业地域间人才分布不均还表现为城市之间和城乡之间的

差别。《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东部和沿海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

吸引力最大的前5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厦

门、广州。从2008—2011年三届大学毕业生的流向来看,中西部地区对2011届

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没有增加,低于2008届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东

部和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吸引和保留人才的能力都较弱,属于人才净流出地区。

同时大学毕业生对就学地有着较高的就业偏好。中西部地区对本科毕业生人才吸

引力最高的前4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从高到低依次是成都、重庆、西安、武汉。

据此我们可以得知,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仍是大学生集中就业的地方,尽

管这些地方已经人满为患,但还是能够源源不断的吸引人才。相反,中西部地区

求贤若渴却还面临人才流失的困境。人才分布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十分明显。

2、就业行业之间人才分布不均

大学生就业行业之间人才分布不均主要是指一些热门行业的就业人数多且

大学生就业满意度高,相反冷门行业的就业人数偏少且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以

本科毕业生为例,从就业人数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的行业类排名

靠前的分别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电子电气仪

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教育业,建筑业和政府及公共管理(见表1)。本文数据

均来源于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从就业满

意度来看,2011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满意度较高的行业则为党政机关、国

家垄断行业和金融行业(见表2)。

然而,农业、林业、渔业和畜牧业,初级金属制造业,土品和纸品业,玻璃

粘土、石灰水泥制品业的就业人数则位于排行榜后四位(见表3)。同样,在一

些就业人数偏低的行业,已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存在偏低的现象。

由此可见,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社会声誉高以及人才流动相对稳定

的行业成为大学毕业生热衷选择的就业类别,而与这些行业相匹配的专业往往也

是大学里的热门专业。因此,这类行业拥有丰富的就业人才资源以供筛选。相反,

第一、二产业中的

文档评论(0)

153****6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