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7 文言词汇(重点实词、高频虚词汇编精讲)(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实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VIP

专题17 文言词汇(重点实词、高频虚词汇编精讲)(知识梳理+考点精讲精练+实战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7文言词汇

目录TOC\o1-2\h\u

明晰学考要求 1

基础知识梳理 2

考点精讲讲练 32

考点一:文言实词 32

考点二:文言虚词 39

实战能力训练 45

学业要求

能力层级

考点解读

表现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喜欢学习汉语和汉字,喜欢积累优秀古代诗文,能主动梳理和探究语言材料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能在自己的表达中运用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材料和语言形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能理解各类作品中涉及的文化现象和观念,能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观念,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文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业质量水平2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通假字

1.通假的概念

定义

举例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倍”同“背”)

2.通假的原则

通假的原则是两个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要读以本字的今音。

3.通假字识记技巧

①“声旁字”代替“形声字”。

例: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知”代替“智”

②“形声字”代替“声旁字”。

例: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代替“廷”

③同声旁的“形声字”可互相代替。

例: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

④音同或音近的字互相通假。

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

(二)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例如:

词语

例句

古义

今义

志怪者也。

记载

志向、志气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到……去

常作代词、助词

果然

腹犹果然。

吃饱的样子

不出所料

虽然

虽然,犹有未树也。

即使如此

连词

彼且恶乎待哉。

何,疑问代词

恶劣、凶恶

无名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忘记功名

不为人知

1.古今词义的差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如“池”。“池”在古代意义是护城河;池塘。现代意义是池塘;旁边高中间洼下的地方。古今相比,“池”的意义一增一减。另外还有:国、防、家等。“国家”古义,诸侯和大夫封地,今义,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2)词义的侧重点不同。如“售”。

古义侧重行为的结果,指把商品卖掉,今义侧重行为的本身,是卖。

(3)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不同。如“讽、爪牙、恨、下流、锻炼”。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

拓展

“诛”古义指责备,今义指杀掉、杀死。

“谣言”古义指没有乐器伴奏而唱,是中性词,今义是贬义。

“吹嘘”古义指替人宣扬,今义指说大话,古褒今贬。

“谤议”古义指背后议论人,今义指毁谤或造谣中伤,词义感情色彩由中性变成贬义。

“购”古义指重金悬赏,“吾闻汉购吾头千金,邑万户”《史记·项羽本纪》今义指一般的购买。

“怨”的古义重,是恨的意思,今义轻,是埋怨和不满。还有一些词在发展中褒贬意义发生了变化。

“卑鄙”古代是中性词,指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今天是贬义词,指品行恶劣,“卑鄙无耻”。

(4)词义所指的名物制度不同。如“布”“坐”。

“布”古指麻布、葛布,今指棉布。“坐”古指两膝着席或床榻,臀部压在脚后跟上,今指臀着席位上。

2.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1)词义扩大

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之中。如“色、皮、病、兵”。

色(古:脸色;今:颜色)皮(古:兽皮;今:皮肤、表皮)

兵(古:士兵;今:军队、战争)

病(古:重病;今:病)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

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拓展

“焚”古义是放火烧山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烧。

“江”“河”,古代只限指长江、黄河,今义则泛指所有比较大的水流;

“诗”“书”,古代只指《诗经》和《尚书》,今义则指所有的诗歌和书籍。

“响”古专指回声,“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今泛指声音。

“睡”古义指打盹、坐着打瞌睡,“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今义指睡觉。

“醒”本义是酒醒,即由酒醉的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世人皆醉我独醒。”其中“醒”即用的是本义。后来“醒”的含义扩大,除指酒醒外,“睡醒”、“病愈”、“清醒”等由不清醒状态恢复到清醒的状态都叫“醒”。

(2)词义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如“坟、臭、金、丈人”。

“坟”古义是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是埋尸体的土堆。

“臭”古义是气味,今义是难闻的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

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拓展

“谷”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