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docx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两汉的文化提升练.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考点03两汉的文化

1.图1是出土于山东嘉祥县的东汉画像石。图中左边拄拐杖的老者是老子,面前躬身捧雁问礼者是孔子,其身后所随四人为颜回、子路等弟子,此类画像石出土约30余幅。这些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拥有一定土地和经济基础的社会化群体。这反映了东汉时()

A.治国理念的变化B.绘画水平的提高

C.儒学下移的影响D.学术派别的交流

【答案】C

【解析】据材料“画像石并不出自上层贵族墓葬,其墓主多属……社会化群体”可知儒学下移至社会化群体,故选C项;东汉时依然使用儒家思想治国,且材料中没有反映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无对比,不能说明水平的提高,排除B项;老子和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人物,无法反映东汉时学术派别的交流,排除D项。

2.(2022·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期末检测·2)东汉初期,光武帝在洛阳建立太庙以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大臣们的激烈反对,光武帝只好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材料表明()

A.光武帝企图强化皇权B.儒家思想影响政治行为

C.君权受到相权的制约D.皇帝重视统治的合法性

【答案】B

【解析】题干中东汉光武帝因“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而遭到了大臣们的“激烈反对”,说明东汉诸大臣们深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最后,光武帝不得不“祭祀汉宣帝和汉元帝,视他们为自己的祖父和生父”这充分说明儒家正统思想影响到了皇帝的政治行为,故选B项;光武帝“祭祀从未当过皇帝的祖先”属于“寻根问祖”行为,与“强化皇权”无关,并且“寻根问祖”也不会“强化皇权”,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并没有述及有关“相权”的内容,并且,在中国古代,皇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权利并没有受到“制约”,反而是逐渐加强,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只有“皇位继承”的合法性与不合法性,没有其“统治”的合法性与不合法性,排除D项。

3.(2022·山东潍坊三模·3)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A.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B.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D.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西汉农学经典《汜胜之书》主要记载关中地区的农学成就,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则主要记述以洛阳地区为主的农学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东汉定都洛阳,据此可知,题干所述现象折射出两汉时期,由于政治中心的东移所带来的历史变化,故选D项;题干内容仅是述及《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所记载中心地域的不同,并没有述及其具体内容,并且,自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一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土地耕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排除A项;题干内容分别记述了《汜胜之书》和《四民月令》这两部农学著作所记载的中心地域,并没有述及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排除B项;题干内容并没有述及两部农学著作的具体内容,并且自商鞅变法之后,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并没有发生变化,一直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

4.(2022·河南省高考联盟高三12月联考·3)汉代人对汉朝的称谓

作者

书名

内容摘录

司马相如

《封禅文》

大汉之德,逢涌原泉

班固

《西都赋》

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

班固

《汉书·陈汤传》

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

范晔

《后汉书·王符传》

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惰正

上表“大汉”“皇汉”和“强汉”的称谓体现出()

A.军民拓展疆土的雄心壮志B.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C.汉朝对国力和军力的自信D.华夷之辨观念较浓厚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大汉之德,逢涌原泉”、“建强汉之节,承明圣之诏”、“大汉之广土,士民之繁庶,朝廷之清明,上下之惰正”可知汉代社会安定,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物资富庶,军事力量强大,体现出强烈的自信心,故选C项;汉武帝时期通过出征西域开拓疆土,材料并未提及汉代疆域的开拓,排除A项;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材料并未涉及,排除B项;华夷之辨强调华夏与蛮夷的区别,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D项。

5.(2022·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调研考试·2)《史记》中有“世家”三十篇,记载了自西周至西汉初各主要诸侯国的兴衰历史。《汉书》则将汉代王侯勋臣一律编入“传”,删去“世家”一体。后来的一些史书沿袭了《汉书》的做法。这一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遭到史家的封杀B.作者思想境界的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