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复习题三
简答题
1、设置缓和曲线的作用是什么?
(1)缓和曲线通过其曲率逐渐变化,可更好地适应汽车转向的行驶轨迹。
汽车在转弯过程中,其行驶轨迹是一条曲率连续变化的轨迹线,它的形
式和长短则随行车速度、曲率半径和司机转动方向盘的快慢而定。从安全角度出
发,缓和曲线的合理设计有利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不致偏离车道,从而保证行车
安全。
(2)汽车从一曲线过渡到另一曲线的行驶过程中使离心加速度逐渐变化
汽车行驶在曲线上会产生离心力,离心力的大小与曲线的曲率成正比。
从直线驶入圆曲线,如果不设置缓和曲线,其曲率会产生突变,在一定的车速情
况下,乘客就会有不舒适的感觉。设置了缓和曲线,其曲率是直线到圆曲线逐渐
过渡的,离心加速度的过渡也是逐渐的,乘客就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
(3)缓和曲线可以作为超高和加宽变化的过渡段
道路路线在弯道上要设置超高和加宽,从双面横坡过渡到单面横坡,和
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圆曲线上的加宽宽度,这一过程变化一般是在缓和曲
线长度内完成的。
(4)与圆曲线配合得当,增加线形美观
圆曲线与直线相连接,其曲率是突变的,在视觉上有明显不平顺的感觉。
设置缓和曲线以后,线形连续圆滑,增加了线形的透视美,同时驾驶人员也会感
到安全。
2、简述道路外业勘测常规定测一般由哪些作业组组成?
答:导线布设一般要求尽可能接近路线位置,根据视察中拟定的路线走向,
在控制点间进行布设,在平原区以尽量接近两点间的直线布导线,但根据地物地
貌情况可作适当的偏离,在丘陵区,应综合考虑纵坡与平面线形布设导线,导线
常有一定的起伏和折转,在山区,主要以纵坡控制,使导线纵坡接近平均纵坡,
使平面有大致的平顺性。
水准测量工作,一是设立水准点,并进行标平测量,二是沿导线中线,
对所有控制地形的加桩进行中平测量,也可用经纬仪作视距高程测量。
第6页
横断面测量,要求对导线中桩逐桩进行测量,在有挡土墙等人工构造物段应
加测横断面。
地形、地质复杂地段,大中桥桥位和需要处理的地质病害地段,必要时应沿
导线两侧大约100—150米范围内测绘地形图。
土壤地质调查,一般利用露头判断,资料要能做到初步分段确定边坡坡率,
开挖工程等级和土石方成分,对不良地质地段要详细了解成因、程度和范围,提
出相应的设计措施。
所有调查和勘测资料均需就地及时计算和整理,当发现问题或者资料不足
时,要及时在现场修改或补充。
3、道路平、纵线形组合设计的原则。
答:(1)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①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驾驶员的视线,
并保持视觉的连续性。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性组合的
最基本问题。②平、纵线性的技术指标大小应保持平衡。③选择组合得当的合成
坡度,以利于路面排水和行车安全。④注意与道路周围环境的配合,它可以减轻
驾驶员的疲劳和紧张程度,可以起到引导视线的作用。
(2)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设计原则:①平曲线与竖曲线应相互重合,且平
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这种组合是使平曲线和竖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终
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也就是所谓的“平包竖”。②平曲线与竖
曲线大小应保持均衡。若平曲线半径小于1000m,竖曲线半径大约为平曲线半径
的10—20倍时,便可达到均衡的目的。③暗、明弯与凸、凹竖曲线。暗弯与凸
形竖曲线以及明弯与凹形竖曲线的组合是合理的,悦目的。对暗与凹、明与凸的
组合,当坡差较大时,会给人留下近路不走,而故意爬坡,绕弯的感觉。此种组
合在山区难以避免,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④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
合。平、竖曲线重合是一种理想的组合,如果平曲线的中点与竖曲线的顶点(底
点)位置错开不超过平曲线长度的四分之一时,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外观。但是,
如果错位过大或者过小不均衡就会出现视觉效果很差的线形。要避免使凸形竖曲
线的顶部或者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
缓和曲线相重叠。对凸形竖曲线诱导性差,事故率较高,对凹形竖曲线路面排水
不良。计算行车速度40km/h的道路,应避免在凸形竖曲线顶部或者凹形竖曲
第7页
线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后者会出现汽车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