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20

CCSB16

DB2311

黑龙江省黑河市地方标准

DB2311/T081—2024

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2024-11-15发布

2024-12-15实施

黑龙江省黑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

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黑河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河市爱辉区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黑河航空护林站、孙吴县红旗林场、

孙吴县沿江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燕利、王岩、陈丽丽、王艳红、宋金华。

DB2311/T081—2024

舞毒蛾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防治的术语和定义、虫情调查、防治技术、防

治效果检查和技术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舞毒蛾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

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

LY/T2516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技术规范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舞毒蛾Lymantriadispar(L.)

属鳞翅目(Lepidoptera)毒蛾科(Lymantriidae),杂食性食叶害虫。形态学及生物学特性见

附录A。

3.2标准株法

用于抽样调查舞毒蛾幼虫发生情况的一种方法。即低龄幼虫期,按树冠上、中、下三个部位,

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分别随机抽取50cm长的样枝1个,调查各样枝上舞毒蛾幼虫数量等相

关情况,估算各株虫口密度。

4

虫情调查

4.1发生范围调查

将中龄级及以下的杨树、落叶松等寄主林分,根据林分组成相似、林龄组相同的原则,沿林

班线、林间道路、公路、铁路、农田林网等,设计踏查路线,在线路两边50m范围内,随机选取

100株寄主树,调查舞毒蛾分布情况,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蛾虫情线路踏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表

B.1。

4.2虫口密度调查

1

DB2311/T081—2024

将踏查记载有虫株率在20%以上的林分,以小班为单位,选取标准地面积不小于0.2hm2,采

用双对角线法或“Z”字形法,选取60株标准株,按标准株法调查害虫数量,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

蛾标准地调查记录表,参见附录B表B.2。

4.3危害程度调查

采用叶部受害程度调查法进行树冠叶部危害程度调查,将调查结果填入舞毒蛾成灾情况标准

地调查表,参见附录B表B.3,并按照失叶率确定虫害危害程度,参照LY/T1681执行。

5

防治技术

5.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营林、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必须使用化学

防治时,农药使用按GB/T8321和NY/T1276的规定执行。

5.2营林措施

坚持适地适树,营造混交林;加强幼林抚育,改善生态条件,增强林木生长势和林木抗病能

力。

5.3物理防治

早春或秋冬季,人工摘除卵块,集中烧毁或深埋。成虫期设置诱虫灯杀虫,参照LY/T1915

执行。成虫期利用雌蛾不善飞行、集中静伏特点,直接人工捕杀。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防治。

5.4生物防治

悬挂性引诱剂诱捕器诱杀成虫;可采用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苏云金杆菌、阿维菌素等喷

雾防治;保护杜鹃、山雀等捕食性鸟类天敌,利用寄生蜂和寄生蝇进行防治。

5.5化学防治

当失叶率达50%以上时,可采用3%高效氯氰菊酯、25%溴氰菊酯等喷雾防治舞毒蛾的幼虫。

6

防治效果检查

用幼虫虫口减退率、校正死亡率表示防治效果,幼虫调查方法按4.3执行。结果填入舞毒蛾防

治效果调查表,参见附录C。具体计算方法见式(1):

R??S?S?/S?100%…………………(1)

1

2

1

式中:

R——虫口减退率;

S1——防治前虫口数量;

S2——防治后虫口数量。

7

技术档案

应建立防治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虫情调查、防治技术、防治效果检查等。

2

DB2311/T081—2024

A

(资料性)

舞毒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A.1形态特征

成虫雌蛾体长25mm~30mm,雄蛾体长约20mm,雌蛾翅展后体长87mm~112mm,雄

蛾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狐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