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弗朗西斯·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顿·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HarryCompton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国生物学家,物理学家,及神经科学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剑桥高校卡文迪许试验室与詹姆斯·沃森共同发觉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二人也因此与莫里斯·威尔金斯共同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理及医学奖,这枚奖章现保存于百慕迪再生医学中心?[1]??。2004年因大肠癌病逝。他的一名同事,科赫,曾感叹道:“他临死前还在修改一篇论文;他至死犹是一名科学家”。
生平
1916年6月8日,弗朗西斯·克里克诞生在英格兰北汉普顿市。幼时的克里克便对科学问题充溢新奇和疑问。
他曾在伦敦高校学习物理,二战的爆发使他被迫中断攻读博士的学习,来到英国海军部探讨制造水雷。二战后,他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分”产生了深厚爱好,但那时他在生物学、有机化学以及晶体学方面都没有什么基础,在此后的几年里他花了大量的时间自学这些学问,完成了从物理学家到生物学家的转变。这是他的第一次学科领域转换。
1937年,在伦敦高校学院学习,并获得了物理学士学位。
1947年,克里克进入剑桥高校的斯坦格威斯试验室参加探讨工作。随后又加入剑桥高校卡文迪许试验室。他的学术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是1951年与美国科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DeweyWatson)的相遇。由于有着一样的探讨爱好,两人可说是一拍即合。尽管他们都在做着蛋白质晶体结构的探讨工作,但两人都对“基因究竟是什么”感爱好,他们深信一旦解读了DNA的结构,对搞清遗传的真相将很有帮助。
1952年,美国化学家鲍林(LinusPauling)发表了关于DNA三链模型的探讨报告,这种模型被称为α螺旋。沃森与威尔金斯、富兰克林等探讨了鲍林的模型。威尔金斯出示了同事罗莎琳德·富兰克林(RosalindFranklin)在一年前拍下的DNAX射线衍射照片,沃森看出了DNA的内部是一种螺旋形的结构,他马上产生了一种新概念:DNA不是三链结构而应当是双链结构。
他们接着循着这个思路深化探讨,先在理论上得出一个共识:DNA是一种双链螺旋结构。随后沃森和克里克马上行动,在试验室中联手起先搭建DNA双螺旋模型,最终在1953年3月7日,将他们想像中的DNA模型搭建胜利了。
1953年4月25日,克里克和沃森合作在顶级的《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核酸的分子结构--DNA的一种可能结构”的论文。他们的论文被誉为是“生物学的一个标记,开创了新的时代”。在此基础上,克里克进一步分析了DNA在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和定位,提出了闻名的中心法则,由此奠定了整个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克里克还和弗农·英格冉姆(Vernon-Ingram)一道,发觉了遗传物质在确定蛋白质特性上的作用,因此被誉为“分子生物学之父”。
由于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在DNA分子探讨方面的卓越贡献,1962年,他们三人共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缘由为“发觉核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对生物中信息传递的重要性”。
1966年,当生物医学的基础轮廓已经被清晰地勾画出来之后,克里克认为是将爱好转向神经科学、尤其是“意识”问题的时候了。1976年,他来到位于风景如画的加州圣迭戈的索尔克生物探讨所,起先从事对脑和意识的探讨——这时他已经60岁,起先科学生涯的其次次领域大转换。
他在科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可以解决意识问题。因此,霍根在《科学极限》(TheEndofScience)一书中赞扬道,“只有尼克松才能打开与中国的外交僵局;同样的,也只有克里克才能使意识成为合法的科学对象”。
克里克起先思索意识的本质,但他并没有走试验的道路,而是确定从理论探讨入手。他对意识问题探讨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不仅从自己熟识的分子角度探讨问题,还注意从心理学、神经解剖学以及神经生理学等各个水平,甚至从哲学水平来看问题,以期架起连通各个领域的桥梁。
20世纪90年头中期,克里克在其科普著作《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究》中指出,我们的思想、意识完全可以用大脑中一些神经元的交互作用来说明,这就是他提出的关于意识的“惊人假说”。
作为克里克对意识本质问题爱好的一部分,他还探讨了关于人类梦境的困难问题。当然,克里克探讨的目的并不在梦本身,而在神经网络。他认为只有理解了神经组群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和协同工作,才能理解大脑。神经组群之间这种困难的相互作用有时发生在睡眠和快速眼动中,克里克希望通过探讨梦来作为神经交互作用的证据。
2003年初,克里克在闻名的《自然-神经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意识的框架”,提出意识不是先天就有,而是由大脑中位于“扣带前回”的一小组神经元产生和限制的。他的论文又一次奠定了他的意识问题的制高点,受到认知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