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山西省晋城市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测评历史试卷(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测评考试试题高一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0.5mm的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例契刻符号,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与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一考古发现()

A.可用于研究汉字的起源与传承

B.说明不同区域间存在文化交往

C.表明中原为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D.印证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距今约9000-7500年的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例契刻符号,其中龟甲上刻符9例,骨器上刻符5例,陶器上刻符3例,其特点均是契刻而成,与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可知贾湖遗址的刻符与甲骨文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贾湖遗址的刻符可能是汉字的起源,可用于研究汉字的起源与传承,A项正确;材料强调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发现了17例契刻符号可用于研究汉字的起源与传承,未涉及不同区域间的文化交往,排除B项;材料强调贾湖遗址中刻画符号与甲骨文的相似之处,未体现中原地区在中华文明形成中的地位,排除C项;“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体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2.据《周礼》记载,西周时的墓葬推行“族葬,各从其亲”。墓地分为“公墓”“邦墓”,“公墓”既葬历代国君、王室成员,也葬关系密切的大贵族,“邦墓”为“万民所葬也”。据此可知,西周时期()

A.开始确立贵族政治

B.神权色彩极为浓厚

C.产生敬天保民思想

D.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答案】D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题干中提到的“族葬,各从其亲”以及墓地的分配情况,反映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西周时期,宗法制度和分封制是其政治制度的核心,强调血缘关系和宗族观念,族权与政权紧密结合,D项正确;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贵族政治,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族权与政权的结合,没有涉及神权色彩,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保民的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

3.公元前476年,魏国李悝推行“平籴法”,即在丰收年按年成的丰收情况,国家收购多余的粮食;歉收年则按歉收的程度,国家拿出收购的粮食,平价卖出。“行之魏国,国以富强。”这一举措()

A.缩小了社会贫富差距

B.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影响

C.确立了自然经济模式

D.维护了贵族阶层经济利益

【答案】B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李悝推行的“平籴法”通过在丰收年收购粮食和在歉收年平价卖出粮食的方式,调节市场供需,稳定粮价,这一政策使得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调控角色,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影响力增强,B项正确;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稳定粮价,有利于稳定市场,与社会贫富差距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战国之前就已经有自然经济,并非平粜法确立,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政府对经济调控,稳定物价,与贵族阶层经济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

4.据如表可知,老子和孟子都()

史料

出处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孟子》

A.重视社会风尚 B.主张实行仁政

C.强调以民为本 D.推行社会教化

【答案】C

【解析】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题干表格,老子和孟子都围绕“民”提出自己的主张,老子要求统治者无为而治,孟子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得到民心,才能稳定统治,因此两者的主张均体现民本思想,C项正确;两者的言论中并没有直接提到“重视社会风尚”,排除A项;孟子而非老子主张实行仁政,排除B项;虽然老子的思想中隐含了对民众自然发展的尊重,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推行社会教化”,而孟子的言论中也没有直接提到这一点,排除D项。故选C项。

5.秦汉时期,无论宫廷或人口聚集之城市,都发掘出大量的、多种形状的下水道,在设计上也相当科学。城市街道的防尘,“又作翻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