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素材:教材梳理不等式.docxVIP

数学素材:教材梳理不等式.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庖丁巧解牛

知识·巧学

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比较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有且只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成立:

aba—b0;

aba-b0;

a=ba—b=0.

深化升华

(1)上面的关系式沟通了实数大小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之间的联系,是比较两个实数大小,以及用比较法证明不等式的出发点,也是这一讲内容的基础。

(2)两个实数比较大小,常用作差法,作差法的步骤是:①作差;②变形(分解因式,配方法);③判断差的符号;④结论。

记忆要诀

“三步一结论”.其中“判断差的符号”是目的,“变形是关键.

2.不等式的性质

(1)对称性:a〉bba.

(2)传递性:a〉b,bca〈c。

(3)加(减):a〉ba+c〈b+c.

(4)乘(除):ab,c〉0acbc。ab,c0

(5)乘方:a〉b〉0anbn(n∈N,n≥2).

(6)开方:a〉b0(n∈N,n≥2)。

(7)a〉b,c〉da+c〉b+d。

(8)a〉b0,cd0ac

误区警示

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单向性和“双向性”两个方面.从应用的角度看,单向性主要用于证明不等式;双向性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当然也用于证明不等式。在这些性质中,乘(除)法性质的应用最容易出错,所以在利用不等式性质推证不等式时,要紧扣不等式性质成立的条件。

二、基本不等式

1。定理1:设a,b∈R,则a2+b2≥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2.定理2:如果a,b为正数,则≥,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3。定理3:如果a,b,c为正数,则≥,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

4。一般结论:如果a1,a2,…,an为n个正数,则,

当且仅当a1=a2=…=an时,等号成立.

学法一得

(1)在利用定理2、定理3这两个平均值不等式求最大(小)值问题时,必须满足三条:一正、二定、三相等.也就是,第一,均为正数;第二,求积的最大值时,应看和是否为定值,求和的最小值时,应看积是否为定值;第三,等号成立时条件是否具备。应用一般结论求最值也要注意上述条件.

(2)为了达到使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目的,常常需要对代数式进行通分、分解变形、构造和为定值或积为定值的模型。

联想发散

如果在某些特定条件下,一个不等式转化为等式,那么我们称这个不等式是“精确”的。这一类不等式在现代数学中非常重要,它们为解决某些有关优化的极值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

典题·热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例1对于实数a,b,c,有下列命题:①若ab,则ac〈bc;②若ac2〉bc2,则ab;③若ab0,则a2〉abb2;④若c〉a〉b0,则;⑤若a〉b,,则a0,b〈0。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2B。3C.4D.5

思路分析:判断命题的真假,要紧扣不等式的性质,要注意条件与结论之间的联系。

①c为正、负或是零未知,因而判断ac与bc的大小缺乏依据,故该命题是假命题.②由ac2bc2知c≠0,又c20,∴ab是真命题。③a2ab,abb2,∴该命题为真命题。④ab0-a〈-bc—a〈c-b。

∵c〉a,∴c-a〉0,∴0〈c-a〈c—b.两边同乘以,得,又a〉b0,∴。故该命题为真命题.⑤由已知条件知aba—b〉0,—0〉0,∵a-b〉0,∴b—a〈0,∴ab〈0,又a〉b,∴a0,b0,故该命题为真命题。综上可知,命题②③④⑤都是真命题。

答案:C

误区警示

通过本题的练习,可以使我们熟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更好地掌握各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另外,若要判断命题为真命题,应说明理由或进行证明,推理过程应紧扣有关定理、性质等,若判断命题为假命题只需举一反例。

知识点二:用基本不等式证明条件不等式

例2已知a〉0,b0,a+b=1,求证:(a+)(b+)≥。

思路分析:本题不能由(a+)≥2,(b+)≥2求解。因为此两式当且仅当a=1,b=1时成立,而由a+b=1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由要证的结论不易看出解题思路,可先将左边展开,进行“拆”“配.

证明:左=(a+)(b+)=ab+=()2+++2。

∵a〉0,b0,∴+≥2,又∵a0,b0,a+b=1,∴a+b≥.

≤,≥2,-≥,∴(-)≥,

∴(-)2≥,

∴左≥2+2+=(当且仅当a=b=时取等号).

方法归纳

一般的,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揭示了若干变量之间的本质联系,但不能定格于特殊形式,因此在解答数学题的过程中,把数值、数式合理地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恒等地配凑成适当的数或式,是数学表达式数学变形过程中常用的方法,这也是一种解题技巧。

知识点三: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5****35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起交流学习一起进步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