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03.200CCSA00
DB14
山西省地方标准DB14/T2221—202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导则
2020-11-10发布2020-11-20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14/T2221—2020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条件 1
5文旅资源 1
6产业融合 2
7管理与创新 3
II
DB14/T2221—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文件由山西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培训中心、方圆标志认证技术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山西君智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博物馆文化传播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永成、马天颖、龙科、吴可嘉、吴栖凤、郭海胜、景小勇、孙高岭、张建婷、赵旭芳、王晓青、王玲艳。
III
DB14/T2221—2020
引言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对推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建设文化和旅游强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件对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创建提供指引,旨在突出文旅融合发展条件下的资源整合、产业融合,通过文旅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或整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产业共生体。
1
DB14/T2221—202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导则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的基本条件、文旅资源、产业融合、管理与创新。本文件适用于指导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创建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以文旅产业为重点发展方向,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示范、支撑、带动作用的企业、园区(聚集区)或纳入规划重点布局的区域。
4基本条件
4.1发展定位明确,文化旅游业态丰富,具有鲜明的文化旅游主题和地方文化特色。
4.2有完整的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创意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
4.3有经评定的省级以上文化或旅游资源,产业发展整体态势良好,在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4.4注重生态保护,宣传倡导资源保护型旅游开发、资源节约型旅游经营、环境友好型旅游消费。
4.5近三年内未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责任事故。
5文旅资源
5.1保护与传承
5.1.1保持传统物质文化资源的历史性和真实性,保留传统节庆、地方戏曲、民俗表演等非物质文化
形式,文化的传承性体现充分。
5.1.2建立明确、完整、有效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传承与保护制度,严格保护当地文化得以形成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环境。
5.1.3遵循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性利用各类文化和旅游资源,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2
DB14/T2221—2020
5.1.4当地居民和工作人员热爱并珍重当地文化,形成普遍的保护意识,无明显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
5.2优化和整合
5.2.1全面开展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梳理,分析资源的规模、丰度、品级品质、开发潜力等情况,编制资源保护开发名录。
5.2.2挖掘文化资源的开发潜力,推动文化资源宜游化保护性开发。
5.2.3提升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
5.2.4推动文旅并重开发,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资源互补、客源共享。
6产业融合
6.1产品融合
6.1.1充分挖掘所在地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文化旅游产品。
6.1.2发展康养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优化产品组合模式,提高产品供给品质。
6.1.3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场馆、文化演艺产品、文创产品开发项目、节庆活动等入区发展,扩大产品供给范围。
6.1.4开发并提供与主题文化相联系,特色鲜明的系列文创产品、数字旅游产品、民俗工艺品、生活化艺术品等旅游商品。
6.2业态融合
6.2.1推动文化旅游业态与观光、休闲、度假、研学、康养等旅游业态的产业联动,促进已有融合发展、业态提质升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J04_T 413-2020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交付标准.docx
- DBJ04-415-2021 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ocx
- DBJ04_T 412-2020 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建模标准.docx
- DBJ04∕T 404-2020 全装修住宅工程质量验收标准.docx
- DBJ04_T 407-2020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技术标准.docx
- DBJ04_T 253-2021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标准.docx
- DBJ04_T 289-2020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资料管理标准.docx
- DBJ04∕T 405-2020 建筑基坑降水工程技术标准.docx
- DBJ04∕T 398-2019 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技术标准.docx
- DBJ04_T 416-2020 农村宅基地自建住房技术指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