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选自统编版(2024)历史七年级上册,是关于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要章节。本课通过介绍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历程。教材内容涵盖了多个重要的考古遗址和文物,如半坡遗址、河姆渡遗址、殷墟等,以及这些遗址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特征。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早期面貌,培养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考古遗址和文物。
掌握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基本过程。
理解考古发现对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学会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料,进行历史信息的提取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主要考古遗址和文物。
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
通过考古发现,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讲解考古发现的基本知识和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对考古遗址和文物的理解。
观察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考古发现。
探究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入话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吗?我们今天就来通过考古发现,一起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识考古
2.什么是考古:
教师简要介绍考古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强调考古发现对研究古代文明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基本概念的介绍,帮助学生建立对考古学的初步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考古工具和方法: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考古工具和方法,如探铲、刷子、测量仪器等,并简单说明其用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考古工作的具体过程,增强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
4.半坡遗址:
教师介绍半坡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情况和主要发现,如彩陶、房屋遗址等。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遗址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5.河姆渡遗址:
教师介绍河姆渡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情况和主要发现,如稻谷遗存、干栏式建筑等。同样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重要遗址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石器时代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
6.讨论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的异同,探讨新石器时代的生活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四、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
7.二里头遗址:
教师介绍二里头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情况和主要发现,如宫殿基址、青铜器等。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遗址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夏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8.殷墟:
教师介绍殷墟的地理位置、发掘情况和主要发现,如甲骨文、青铜器等。同样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重要遗址的介绍,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商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9.周原遗址:
教师介绍周原遗址的地理位置、发掘情况和主要发现,如青铜器、玉器等。同样可以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遗址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周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特征。
10.讨论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二里头遗址、殷墟和周原遗址的异同,探讨夏商周时期的社会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深化对夏商周时期遗址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五、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
11.中华文明的起源:
教师总结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周时期的考古发现,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过程。可以从农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发展、文字的产生等方面入手。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帮助学生理清中华文明的起源脉络,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12.中华文明的形成:
教师介绍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制度、文化传承和思想观念,说明中华文明的初步形成。可以从中央集权的建立、礼乐制度的形成、儒家思想的萌芽等方面入手。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帮助学生理解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13.讨论环节: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可以从科技、文化、道德等方面入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