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掌握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疑惑不解、左顾右盼”等词语。;;;;;;;;;;;;;;多音字
;;左顾右盼:左看看,又看看。形容顾虑重重,临事犹豫不决。
造句:他站在办公室门口左顾右盼,不知道该不该去找老师解释考试的事。
撑腰:比喻给予有力的支持。
造句:全班同学都会给你撑腰,你只要好好准备知识竞赛就行了。
训斥:训诫和斥责。
造句:老师严厉的斥责也是为了你能改正错误。;;1.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共有1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10):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部分(10~14):写十二岁的周恩来刚到奉天,伯父就嘱咐他不要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三部分(15、16):写周恩来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外国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第四部分(17):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的志向。;2.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
本文讲述了周恩来少年时代在目睹了中国人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受外国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之后,深刻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事。;(3)从这字里行间中你读懂了什么?
从中看出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1.阅读第一部分(1~10),思考下列问题。
(1)面对魏校长的“你们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大家的回答有哪些?
“为家父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光耀门楣而读书”,以及少年周恩来的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当听见魏校长的问题后,少年周恩来的反应是怎样的?
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
(3)少年周恩来回答这个问题时,语气是怎样的?
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4)魏校长听见周恩来的回答,有怎样的反应?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睁大眼睛追问周恩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得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连声赞叹。
(5)这个发出豪言壮语的男孩后来成为了什么?
周恩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
;2.阅读第二部分(11~14),思考问题。
(1)周恩来刚到奉天的时候,伯父跟他说了什么?
奉天有些地方是被外国人的租界,不要随便去玩,有事也要绕着走,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2)少年周恩来听了伯父的话,有什么反应?
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3)面对周恩来的疑问,伯父又是什么反应呢?
伯父回答说“中华不振”,接着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4)和伯父的对话中,什么让少年周恩来难以忘怀?
“中华不振”四个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让他难以忘怀。;3.阅读第三部分(15~16),请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写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繁华热闹?
对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与别处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反衬出别处的萧条冷清、破败不堪。在中国的土地上,外国人过得富足,中国人却很贫穷。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
(2)进入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后,周恩来目睹了一件什么事?
一个中国女人受到外国人的欺侮,在场的却没人能为她伸张正义。;(3)作者围绕受害的妇女,主要描写了哪几种典型人物来反映“中华不振”?
作者主要描写了三种典型人物来反映“中华不振”:一是外国人,代表的是帝国主义的嚣张与霸道;二是巡警,代表的是当时的中国政府,他们不为中国人主持公道,反而为外国人撑腰;三是围观的人群,他们的表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敢怒不敢言的状况。
;3.结合整篇文章,回答问题。
(1)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
周恩来目睹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横行霸道,中国人备受欺凌,明白了“中华不振”的含义,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因此,他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2)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少年周恩来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修身课上,周恩来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第二件事是周恩来初到奉天,听伯父说“中华不振”,他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是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目睹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人的欺凌,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的含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5章 第4节 电流的测量.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5章 电流和电路 考点分类训练.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5章 专题4 生活中的电路与电路设计.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5章 专题5 实物图和电路图.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第1节 电压.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第3节 电阻.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第4节 变阻器.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电压 电阻专题六 含电表和滑动变阻器的电路连接.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电压电阻 考点分类训练.pptx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教学第16章 电压电阻 专题7 电路故障分析与检测.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