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维普资讯
第23卷第4期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1.23No.4
加06年11月JournalofGuizhouUniversity(NaturalSciences)N0v.2oo6
文章编号1000—5269(2006)04—0400—04
W6MosCr4V2高速钢软氮化渗层脆性改进的研究
雷曼,万明攀,梁益龙,杨伟,唐登炜
(1.贵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2.西南工具集团,贵州贵阳55ooo3)
摘要通过观察和分析M:高速钢在软氮化处理后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结构,结果表明渗层
组织中舍金氮碳化合物以山脉状沿晶界析出分布是高速钢氮化产生脆性的重要原因,分析了该
脉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和脆化机理,通过适当改变软氮化工艺参数控制其,合金氮碳化物在渗层中
呈弥散颗粒状分布,可大幅改善高速钢的氮化脆性,使渗层在渗层深度、显微硬度、渗层组织形态
等方面均达到工艺要求,且具有良好的显微硬度分布梯度,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速钢;软氮化;渗层;脉状组织;弥散分布
中图分类号TG156.82文献标识码B
0引言
化学热处理是提高高速钢使用性能的一项有效措施….低温铁素体氮碳共渗(俗称软氮化)是一种常
用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是在Fe—c—N三元素共析温度以下(530—570oC)对工件表面进行氮碳共渗,可大
幅度提高零件的抗疲劳性能、耐磨性、抗擦伤、抗咬合能力和耐腐蚀能力.高速钢经软氮化处理后渗层硬度
非常高,化合物层可达HV1400,扩散层最高硬度也能达到HV1050—1200,可显著增加其红硬性及高温耐
磨能力,提高使用寿命J+但高速钢在软氮化处理后,常出现易擦伤、碰伤等崩刃脆化表现,导致工件在
后续生产工序中产生废品或使用中早期失效,其生产废品率达20%一30%.目前对高速钢软氮化处理后
渗层组织、脆性等影响的研究和报道还较少,一般认为氮化渗层中出现白亮化合物层是导致其脆化的主要
原因.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分析法,观察和分析M:高速钢在软氮化处理后渗层的组织形貌和相结
构,结果表明渗层组织中合金氮碳化合物以山脉状沿晶界析出分布是高速钢氮化产生脆性的重要原因,分
析了该脉状组织的形成原因和脆化机理.通过适当改变软氮化工艺参数,控制其合金氮碳化物在渗层中的
析出和分布,可大幅改善高速钢的氮化脆性,经检测,渗层深度、显微硬度、渗层组织形态均达到要求.在生
产实际应用中获得良好的效果.
1试验方法:
温度
工件材料选用M:高速钢w6MoCr4V:,其化学成分为:C:0.
80~0.9O%,W:5.50~6.75%,Mo:4.50~5.50%,V:1.75~2.
出炉
20%,Cr:3.80—4.40%.经1210 ̄C淬火后,560 ̄C三次回火,硬度
为61~64HRC.
软氮化处理在RN-45-6渗氮炉中进行,采用通氨滴醇法,通时间
入氨气经干燥,用流量计控制,炉压控制在1.5X10’Pa.产品经过
常规氮化工艺(工艺l,见图1)处理,在后续加工工序中大量出现图1高速钢常规软氮化工艺——工艺1
崩刃等脆化表现废品.
通过金相分析观察对比,表明表面脆化工件与正常工件的渗层中合金氮碳化合物组织形态有明显差
异(图2,图3).为此使用D/max一2200型x射线衍射仪作对渗层相结构进行分析,cu靶,K辐射,石墨单
色器滤波,管电压40KV,扫描速度30/min.
弗收稿日期:2006—10—10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厅2005年度自然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资助
作者简介:雷曼(1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