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为媒,策展为线——虚拟策展的价值潜能与创新思考.pdfVIP

虚拟为媒,策展为线——虚拟策展的价值潜能与创新思考.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策展研究|CURATORIALSTUDIES

虚拟为媒,策展为线

——虚拟策展的价值潜能与创新思考

VIRTUALNESSASMEDIUMANDCURATIONASTHREAD:

ONTHEPOTENTIALSANDCREATIVITYOFVIRTUALCURATION

文|张译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北京100102)

byZhangYizhi

摘要:

本文基于新兴技术应用和媒介环境拓展的话语背景,围绕虚拟策展探索关键点,以虚拟策展项

目及实验室为例,从梳理其发展脉络进而转入分析线上策展的逻辑线索、设计思路、观看模式、

效果呈现,剖析其在未来策展方式构建、策展教学应用、助力美育传播等方面所能体现的价值

与潜能。

关键词:

虚拟策展;媒介传播;策展实践;美术馆

信息技术的升级和应用强化了人们对“不可见”场域的感知,因为无论一、“虚拟”即现实:从实体“U型屏”到云端“傻

是否会面,技术和文化编织的共同“肌肤”将全人类联结在一起。一个瓜机”

互联的、丰富的、交叉层叠的“虚拟空间”延伸出无限的重构可能,也

直接影响了传播、沟通和交流方式。从教育教学方面来说,无论是授到目前,“虚拟策展实验项目”获得了非常多的关注,但回顾过往的三

课形式、还是辅助教学工具、抑或是师生交流的模式,已然产生了直个阶段,过程实属不易。大约在六七年前,当时还在人文学院艺术管理

接的转变。系负责的余丁教授组建团队着手筹备该项目,伴随计划围绕“策展”主

题举办一系列教研活动,比如策展人培训教学、与各基金会合作青年

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策展人项目、落地青年空间办展、举办海外研修等等。2013年时,余教

中央美术学院“虚拟策展实验项目”获评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授带领团队申请专项经费,于2015年正式筹建了“美术馆虚拟策展实

流课程。本次参评课程共有327门,共涉及26个学科,也是艺术学验室”,项目算是正式得到响应,但团队意识到,要进一步实现计划前

类首次参评此类教学项目。而在11月末,又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景,必须在技术和内容上有所推进和突破。

程,作为国家级五大“金课”之一亮相。在此之前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课程大多都围绕自然科学和工程实验项目进行,譬如无法进行实地勘比较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的初步序曲——即2017年3月亮相于展览

察、过程复杂抑或是实验昂贵的航空航天类、医学技术、化学实验等“文献展的神话:阿尔诺德·博德与他的后继者们”上所呈现的作品

项目。而在技术进步和教育模式的升级之下,更多科目开启了虚拟仿雏型“揽胜”——可称之为“1.0版本”,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德国

真实验。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共同主办,余丁教授担任中方策展

人。展览展出包括艺术创作、概念手稿与家具设计在内的300多件作

作为首个应用到艺术实践教学中的虚拟策展项目平台,其蕴含的价值品,这项“虚拟策展”的1.0版本以“U字型”屏幕为载体,营造了类

潜能是值得关注的:其一,该平台如何应用到策展教学之中,能够为教似“沉浸”空间的氛围,观众进入空间后被巨大的屏幕包围,可点击观

学带来什么样的效果?其二,实验项目经历了什么样的发展过程?操看、了解数字平台的展览内容,同时也能触屏构建隔断、摆动模型等

作平台从“现实”走向“虚拟”,为何又倾向于把操作平台做成“傻瓜机”展览相关的基础物件。不难发现,展览看似走向了一种“虚拟展厅”

式?其三,以“虚拟策展”实验平台为核心,会引发什么样的博物馆虚的趋势,但囿于场地空间和设备限制,“U字型”屏幕依然是实物载

拟传播“热潮”?

文档评论(0)

mmhaij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