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3年第8期No8,2023
(总第518期)GeneralNo518
中国隔代抚养文化、
生育年龄选择与人口生育率
余靖雯郭凯明麦东仁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北京100089;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广东广州510275;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100871)
摘要:如何制定配套政策措施释放生育潜能、满足生育意愿、提振生育水平,已经成为社会
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回答这一问题既应重视中国特色的家庭隔代抚养文化的现实背景,还
应重视家庭生育年龄选择的经济机制。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家庭隔代抚养文化、个体职业与生育权
衡取舍的内生人口增长模型,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考察了隔代抚养
对个体生育决策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家庭隔代抚养通过部分替代个体生育和养育子女的时
间,降低生育时间成本,使个体更倾向于提前生育,并由此提高了人口生育率。实证结果验证了理
论模型的结论:与没有隔代抚养的女性相比,有隔代抚养的女性平均初育年龄更低,平均生育数量
更多。并且,对于从事非农业工作、受教育程度较高以及收入较高的女性,隔代抚养降低初育年龄
和提高人口生育率的效果更为明显。本文政策含义是政府在优化生育政策时须重视中国隔代抚
养文化的影响,通过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实质性降低生育成本和女性初育年龄。
关键词:隔代抚养;生育年龄;人口生育率
JEL分类号:J11,J13,Z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246(2023)08-0189-18
一、引言
最近十年我国人口总量虽然保持了持续增长,但人口增速却在持续放缓,呈现人口老
龄化程度加深态势。2020年全国人口共计141亿人,与2010年“六普”的134亿人相
比增加了7206万人,略低于《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提出的2020年人口达
收稿日期:2022-10-24
作者简介:余靖雯,经济学博士,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Email:yujingwen@bfsueducn
郭凯明(通讯作者),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山大学岭南学院,Email:guokm3@mailsysueducn
麦东仁,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ail:mdrivan@stupkueducn
本文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2373166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
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
189
190总第518期
142亿人的预期。2010年至2020年10年间,我国总人口年均增速为053%,较2000—
2010年057%的年均增速下降了004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人
口占比达到1419%,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已经超过了“中等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水平(陈
熠辉等,2023)。人口规模增速放缓和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生育率的持
续下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低于世代更替
水平的21,进入“低生育率”时代。低生育率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若持续下去,
人口的增速还将进一步下降,甚至会出现重大转折,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少子化和老龄化
程度加剧。
已有文献探讨了低生育率的成因,认为过高的生育成本(康传坤等,2020;靳卫东等,
2018)、生育观念和偏好的变化(MerliandSmith,2002)以及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陈
欢和张跃华,2019;王天宇和彭晓博,2015)都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重要原因。然而,现有
研究大多忽略了生育年龄这一重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长城吉泰人生臻享版重大疾病保险(互联网)费率表.pdf
- 长城吉泰人生臻享版重大疾病保险(互联网)条款.pdf
- 大家恒嘉两全保险费率表.pdf
- 大家恒嘉两全保险产品说明书.pdf
- 04 华泰人寿鸿利1号终身寿险(分红型)现金价值表.pdf
- 03 华泰人寿鸿利1号终身寿险(分红型)基本保险金额表.pdf
- 鼎诚福瑞金生养老年金保险产品说明书.pdf
- 鼎诚福瑞金生养老年金保险费率表.pdf
- 爱心人寿智康保失能疾病保险产品说明书.pdf
- 爱心人寿智康保失能疾病保险现金价值表.pdf
- DB14∕T 143-2019 苹果褐斑病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14∕T 1417-2017 人工生态公益林经营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469-2017 胡麻垄膜集雨沟播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457-2017 带柄玻璃杯标准规范.docx
- DB14∕T 1394-2017 北柴胡良种繁育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352-2017 晋北区旱地黍子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14∕T 560-2010 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系统年检技术规范.docx
- DB14∕T 1510-2017 玉米镰孢穗腐病抗性鉴定牙签接种技术规程.docx
- DB14∕T 166.2-2007 太原绿色转型标准体系 第2部分:框架.docx
- DB14∕T 703-2012 气象灾害等级划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