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教案 .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求甚解》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绘制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3.比较品析,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能把读书当作一种节日规

定下来,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有多么重要。那么你知道哪些关于读书

的名言呢?

二、默读课文,明观点

现代汉语中对不求甚解的解释为贬义词,是指只求知道个大

概,不做深入的探究。那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对不

求甚解持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难道作者真的认为读书就可以不做深入的探究吗?那么,作

者所说的不求甚解的含义又是什么呢?

【学生展示】

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

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

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补充资料】

对陶渊明不求甚解的看法:

明末学者朱国桢: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

意了然。惟有一等人,穿凿求解,反致背戾可笑。故曰:解是不解,

不解是解。

宋王应麟“不求甚解”是“善读书者”

明何孟春“是真正解书者”

著名学者钱钟书说:陶渊明的读书方法与著名学者培根的《谈

读书》中的读书方法有相似之处。那么你能找出谈读书中和不求甚解

的读书方法相似的语句吗?

三、绘制导图,理思路

作者所说的不求甚解与我们常常听到的不求甚解是不同的,他

要想打破我们的常规思维可是不容易,那么,作者是如何一步步进行

论证的来说服大家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绘制完善自己的思维导

图,并清晰的解说论证思路。

【教师点拨】

回顾旧知:

梳理论证思路的方法:

①.概括每段主要观点。

②圈画论述过程中推进论述或转换话题的词句,如关联词、

设问句等过渡性的语言。

③.关注论证角度和论证方法,如正反面、举例说理等。

④.注意用到首先,其次,再次,接着……最后……等词语

进行串联。

【学生展示】

首先针对靶子亮出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

充分的理由。

其次探查不求甚解的出处,并提出其真正含义。

再次用举例论证,列举了普列汉诺夫不虚心死读书的反面例子

和诸葛亮观其大略的正面例子,论证不求甚解。

然后引用陆象山语录中的话加以证明不应因小失大,进一步对

不求甚解进行补充。

最后得出结论,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读。

【教师点拨】

关注每个段落的观点。

关注起到推进论述或转换话题的重要词语:“应该承认”“这

样说来”“在这一方面”“当然,这也不是说”

四、对比阅读,品语言

【过渡语】

之前我们曾经学过的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是《中国人失掉自信

力了吗?》。

下面我们就节选几个片段,读一读,与《不求甚解》比较一下,

体会其鲜明的语言特色。

1大声朗读片段。

2结合句子,体会其鲜明的语言特色。

【范例指导】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

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语言犀利,对国民党政府的消息抗日,散布悲观论调的批判,

辛辣的嘲讽。

【学生展示】

预设:

①“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

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

用仿拟的修辞,论述了国民党政府从来没有相信过自己,只

是散布悲观论调,是对他的嘲讽和批判。

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语言热情似火,是对中华优秀儿女的热情赞颂,爱憎分明,情

感表达强烈。

3.为什么《不

文档评论(0)

zhaolubin20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