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综述】扩张型心肌病致病基因及其筛查进展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类以左心室或双心室进行性扩大,伴有收缩功能明显减低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病,是临床中除冠心病、高血压以外,导致进行性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的第三大病因。患者主要表现为心腔扩大、心功能不全以及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往往不良。早期超声数据提示DCM患病率约为1∶2500,而流行病学数据表明DCM实际患病率可能高达1∶250[1],因此DCM患病率被低估了。根据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SocietyofCardiology,ESC)及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建议,推荐使用超声心动图或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DCM诊断,以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25%)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内径经校正后正常值的2倍标准差为参考标准,并排除导致心肌病变的其他疾病[2,3]。若患者仅表现出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45%),不合并心室扩张,同时不能用心室负荷异常增加或冠心病解释,esc立场声明中将其定义为收缩功能减低的非扩张型心肌病亚型(hypokineticnon-dilated=cardiomyopathy,=[2]。
DCM的病因可以归结于基因或非基因因素,后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先天性瓣膜性心脏病、活动性心肌炎、毒素、炎症性或传染性因素等。而特发性DCM则特指基因因素导致的心肌病,其中家族遗传性心肌病是特发性DCM的主要类型,约占特发性DCM的50%[4]。目前报道的特发性DCM的致病基因超过60种。本文就DCM的致病基因及其临床筛查进行阐述。
一、致病基因
特发性DCM患者中约50%发病与家族性遗传因素相关。家族性DCM主要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后代中遗传到该致病突变体的风险为50%,而常染色体隐性、伴X染色体以及线粒体遗传相对少见。导致DCM致病的基因种类繁多,而相关基因大多数影响肌小节、细胞骨架、核膜、细胞核构象、钾钠钙离子稳态、转录通路和线粒体蛋白等[5]。由于心血管疾病表现不具有特异性,DCM致病基因外显率具有年龄依赖性,同时受机体代偿机制或遗传修饰、遗传异质性的影响,DCM通过早期临床表现进行筛查比较困难。
1.影响肌小节的突变:
肌小节是横纹肌的基本收缩单位。编码肌小节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影响心肌细胞收缩功能。
TTN是DCM最常见的致病基因,约占DCM致病基因的25%,患者通常于40岁之前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6]。TTN编码一种巨型肌小节蛋白,即肌联蛋白,这种蛋白作为细肌丝和粗肌丝相互作用的外部支撑点,在肌小节组装和原力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该蛋白分别为收缩和舒张作用提供反作用力,有利于两种力量的恢复。TTN基因的致病突变主要是截断突变,通过分析特异性捕获TTN的基因微阵列,发现TTN截断突变分别占家族性DCM的25%、散发性DCM的18%。TTN基因另一种致病突变是错义突变,而错义突变致病的机制目前并不完全清楚,但是通过对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模型的研究,发现TTN错义突变可以导致心肌细胞收缩缺陷[7]。TTN基因突变后蛋白可稳定表达,但是这些蛋白不能与肌小节固有蛋白稳定结合发挥生物学作用,从而表现出心脏收缩功能减低。相比其他基因突变所致的DCM,TTN突变的患者心律失常风险和心功能失代偿程度更为严重,因此基因诊断可用于危险分层。
RBM20基因编码核糖核酸结合模体20蛋白,是一种伴侣蛋白,可以调控肌联蛋白的拼接[8]。已经在鼠模型中证实RBM20缺失可诱导出DCM表型[9]。RBM20基因突变患者DCM发病年龄早,容易发展为终末期心力衰竭,并且死亡率较高。ACTC1基因编码α-肌动蛋白。肌动蛋白是参与各类细胞运动的一种高度保守的蛋白。肌动蛋白聚合成股可形成一种双螺旋构象的结构性肌纤维。α-肌动蛋白存在于肌肉组织中,是肌肉收缩单位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发现了7种ACTC1病理性突变与DCM相关,其中6种为错义突变,1种为剪接突变。目前为止,报道的与家族性DCM相关的影响肌小节作用的致病基因还包括MYBPC3、MYH7、TNNC1、TNNI3、TNNT2、TPM1、LDB3和TTR等[10]。
2.影响核酸蛋白的突变:
多种核酸蛋白可以结合于心肌细胞核区域,调控核-细胞骨架蛋白相互作用,对于稳定染色质结构、调控细胞转录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发现了3种核酸蛋白与家族性DCM相关,即TMPO、LMNA和EMD,其中EMD是伴X染色体遗传。
TMPO基因编码促胸腺生成素蛋白,该蛋白参与核纤层蛋白组装,促进核被膜结构稳定。目前只有CM055559突变体与家族性DCM相关[11]。
LMNA基因编码核纤层A/C蛋白。核纤层蛋白是位于核膜内层的一种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实验室安全试题答案.docx
- 第一议题会议记录模板.docx
- 9中级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冲刺串讲-王全一-第十一章-劳动.pdf
- (完整版)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学业分析.docx
- FMEA培训教材92651023近年原文.pptx
- 苯甲酸与苯甲酸钠的区别.docx
- 车工理论考试试题(含答案)ahk.doc
- 植物小百科知识大全.docx
- 哈尔滨5月旅游攻略.docx
- 靛蓝印染废水的处理.docx
- 2024至2030年检测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4至2030年高压石英灯珠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多头称量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充电用整流设备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至2030年坦克铣床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docx
- 2024年快接式雌/雄开关直流水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热固性高速双螺杆挤出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中国双头果汁鼎市场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4至2030年中国底片扫描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 2024至2030年中国标准型电热水器数据监测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