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 刮痧 拔火罐 推拿 电针 .pdfVIP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艾灸 刮痧 拔火罐 推拿 电针 .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特色诊疗规范

一、艾灸

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链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

ICm,0∙8cm,

炷底直径约直接或问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

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袪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

治病强身的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

一种疗法。

适应症: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院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

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禁忌症:

1.

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件的穴位,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

宜用艾柱直接灸。孕妇少腹部禁灸。

2.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

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操作规范: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

根据情况实施相应的灸法。

直接灸(常用无瘢痕灸)

先在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土林,放置艾炷后点燃,艾炷燃剩至2/5左右,患者感到灼痛时,

即用镜子取走余下的艾炷,放于弯盘中,更换新炷再灸,一般连续灸5~7壮。

间接灸(常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隔附子饼灸)

施灸部位涂凡士林,根据病情,放上鲜姜片或蒜片或附子饼1片(事先将鲜姜

或独头蒜切成约0∙6cm厚的薄片,中心处用针穿刺数孔;附子饼是附子研末以黄酒调和而成,厚

约0.6-O.9cm,中心处用粗针穿刺数孔),上置艾炷,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或患者感到灼痛时,

则更换新炷再灸,一般灸3~7壮。达到灸处皮肤红晕,不起泡为度。

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5.施灸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安置舒适体位,酌情通风。

6.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

1.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般部,均不宜施灸。

2.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3.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4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熄灭后的

艾柱,应装入小口瓶内,以防复燃.发生火灾。

二、刮疡

刮疹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患者体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使

局部皮下出现瘀斑的一种疗法。此法可疏通胰理,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

逐邪外出,达到治疗的目的。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民间广泛流传于治疗发痂(中暑)、

绞肠疹、吊绞痣等证。

适应症:

适用于夏秋之间的各种急性疾患。如中暑、霍乱、痢疾等病,以及感冒、胸闷、头痛等。禁

忌症:

1∙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瘢等。

2.

新发骨折的患处,两月内的手术疤痕、患有恶性肿瘤者。

3.

妇女月经下腹部慎刮,妊娠期下腹部禁刮。

操作规范: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刮疹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根据病情,确定刮疹部位。常用部位有头颈部、背部、胸部及四肢。

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

5.手持刮具,蘸水或药液,在选定的部位,从上至下刮擦皮肤,要向单一方向,不要来回

刮。用力要均匀,禁用暴力。

6.如刮背部,应在脊椎两侧沿肋间隙呈弧线由内向外刮,每次刮870条,每条长6-15cm

o

7.

刮动数次后,当刮具干涩时,需及时蘸湿再刮,直至皮下呈现红色或紫红色为度,一般每

一部位刮20次左右。

8.

刮治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及时调节手法力

度。

9.

文档评论(0)

lhs756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