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灿:《考古学界眼中的中华文明》序.pdfVIP

陈星灿:《考古学界眼中的中华文明》序.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星灿:《考古学界眼中的中华文明》序

从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明的起源,是中国考古学诞生一百年来最

重要的一个主题。中国文明起源,有时候又等同于中国文化起源。从

考古学上讨论中国文化起源,大致经过了如下四个阶段。

陈星灿

从1921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文化开始的前10年,中国文化西来说

甚为流行。仰韶文化发现之后,一方面,安特生推断仰韶村是“中国

人的第一个史前遗址”,仰韶文化是“中华远古之文化”,另一方面,

因为仰韶文化最有特色的彩陶,跟中亚地区今土库曼斯坦安诺遗址等

地出土的彩陶又很相似,所以安特生又提出了仰韶文化即中国文化西

来的假说。

安特生

1928年吴金鼎在山东历城发现了城子崖遗址。1930年的正式发

掘,在这里发现了卜骨、黑陶和城墙,城子崖遗址的面貌明显更接近

刚刚发掘揭露的安阳殷墟小屯商文化。中国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

因此认为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发现,证实了中国东西部分属于不同的文

化系统,也即证实了傅斯年根据古代文献提出的所谓〝夷东夏西〞说。

徐中舒认为,小屯文化和仰韶文化各有渊源,分属两个系统,仰韶为

虞夏民族的文化,小屯的文字和青铜器说明它应该另有来源,直说

“殷民族颇有由今山东向河南发展的趋势”,“小屯文化的来源当从

这方面来探求,环渤海湾一带或者就是孕育中国文化的摇床”。因为

当时龙山文化主要发现在河南安阳以东的地区仰韶文化主要发现在河

南中西部及其以西地区,所以就在考古学上建构出龙山文化在东、仰

韶文化在西的东西二元对立说。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史前文化的

东西二元对立说成为显学。

傅斯年

尽管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刘燿(尹达)就怀疑安特生把

仰韶村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存搞混了,并通过类型学的研究,正

确地把龙

山文化遗物从仰韶文化遗存里分离出来,但直到50年代中期,仰

韶文化向东发展,龙山文化向西发展,在河南形成所谓“混合文化”〞

的理论,还很流行。直到1956年安志敏发掘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

发现夾在庙底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之间的庙底沟二期文化,证明至

少在河南地区,龙山文化是从仰韶文化经由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而来。

张光直明确提出,从仰韶到商“是一个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文化的传

统的演变与进步。把仰韶与龙山当作两个文化,再在文化之外去找殷

商文化的来源,似乎是不必要了〞。张光直还指出,中原地区的文化

向四方发展,形成所谓“龙山形成期〞或者“龙山化时期”,最终奠

定了历史时期中国文明的基础。这样,就在考古学上建构出中国文化

起源的一元说,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同时并存、东西对立的二元论,

最终被仰韶文化发展到龙山文化,再发展到历史时期商文化的一元论

或中原中心论所取代。这个学说,一直流行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夏鼐

与此同时,由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60年代以来,在中原地区

之外的广大地区也有相当多的重要的考古新发现,碳一14测年又揭示

出各地史前文化的年代,夏鼐在1977年率先提出中国文化的起源是多

元的,否定了中国文化起源于中原地区,并向周围地区传播的旧学说。

1981年,苏秉琦和般玮璋发表著名的《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

题》,把中国古代文化分为六个区域,即陕晋豫邻境地区、山东及邻

省一部分地区、湖北及邻近地区、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一珠江三

角洲为中轴的南方地区和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区,明确指出

〝在历史上,黄河流域确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文明时期,它

常常居于主导的地位。但是,在同一时期内其他地区的古代文化也以

各自的特点和途径在发展着。各地发现的考古材料越来越多地证明了

这一点。同时,影响总是相互的,中原给各地以影响,各地也给中原

以影响”,对中原中心论提出公开挑战。张光直在1986年新版的

《古代中国考吉学》中,提出相互作用圈理论,也否定了中原地区一

枝独秀的学说。他把从公元前四干年开始还没有迈过国家门槛的中国

相互作用圈,分为内蒙古长城地带,以兴隆洼文化最早;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大溪文化;太湖长江三角洲文化;大坌坑文化等多个文

化圈,明确指出,这些区域文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相互作用,“布定

了最早的中国历史文明的地理舞台”。又指出,每个区域的新石器时

代文化在文化上和社会上都越来越复杂、越分歧、越分层,终于导致

这些区域中产生文明的基础。严文明把中国的新石器文化分为中原文

化区、山东文化区、燕近文化区、甘青文化区、江浙文化区、长江中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