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兴东方水利信息化项目合作建议书
1、水利信息化项目现状
1、项目背景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利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实
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水利事业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直接关系到
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
断提高,社会对水资源需求的数量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由于我国地处东亚大陆,季
风气候特征明显、降水时空分配不均、下垫面条件复杂、人口众多,致使全国洪涝灾害、
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仍十分严重,水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趋于复杂,尤其是有限
的水资源和不断增长的需求之间矛盾越来越尖锐。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水污
染四大水问题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构成严重制约。
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随着
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我国水利面临的形势更趋严峻。“十二
五”期间,围绕水利发展八大目标,我国将着力增强水旱灾害应对与综合防御能力、水资源
合理调配与高效利用能力、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能力、科学治水与依法管水能力。、
为提高水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水利管理与服务水平为目标,以推进水利
行政管理和服务电子化、开发利用水利信息资源为中心内容,立足应用,着眼发展,务实
创新,服务社会,为完成“十二五”发展任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水利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采集、传输的时效性和自动化水平,是水利现代化的基
础和重要标志。为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流域和区域管理的要求,大
力推进水利信息化的进程,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科技含量,是保障水利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
应的必然选择。
2、先阶段水利信息化软件
2、水利信息化实施可行性分析
1、国家对水利领域支持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指出,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加快
推进,有力地支撑了水利勘测、规划、设计、科研、建设、管理、改革等各项工
作,特别是在应对频繁发生的洪涝台风干旱灾害、防范汶川特大地震次生灾害、
抗御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以及黄河水量统一调度、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北
京奥运会供水安全保障、解决太湖蓝藻暴发供水危机、水土保持科学考察等工作
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推动水利发展方式发生深刻转变。在此,我代表水
利部党组,向长期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水利信息化工作仍然存在
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同志特别是领导
同志信息化意识淡薄,对推进水利信息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二是体制
还未理顺。一些地方和单位还没有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有的信息化工作机构职能
较弱,难以适应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三是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不足。水利信息
化顶层设计刚刚起步,规划与项目实施之间的衔接还不够,项目建设在一定程度
上还存在着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低水平重复建设;信息资源比较分散,开发利
用效益不高。四是管理维护比较薄弱。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重视
不够,没有建立稳定的运行维护经费投资渠道,导致系统不能充分发挥效益,也
使运行管理单位背上较重的包袱。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水利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务必引起各级水利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先阶段水利信息化软件
3、合作领域
1、水利信息化
2、农业灌溉信息化
4、合作模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