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践中来 到实践中去 .pdf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作者:范佳乐

来源:《科学中国人上半月》·2020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后,信息化浪潮引发的科技革命,为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

化。在国内外多重变化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发展迈进了历史的关键拐点。在这一进程中,发展

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中之重,已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赛场。无数科

研人员为此吹起了冲锋的号角,开拓创新,以期赢得智能未来,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

学院教授李勇就是其中一员。

以电子散热领域为基点,从20世纪末实现机械自动化目标到如今智能制造的梦想,李勇

见证并参与了中国制造业飞速发展壮大的20年。于他而言,最有成就感的地方莫过于将自己

热爱的事业融入祖国和民族建设当中。2019年国庆前夕,李勇收到了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华南理工大学84人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李勇就是其中多名科技工作

者中的一位。这是国家和时代对于奋斗者的馈赠,对李勇来说,更是一个莫大的鼓舞。面对新

时代日新月异的挑战,他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满腔热忱向更加智能的方向迈进。

工程科研要结合产业实践

仅仅将时间倒退到20多年前,那时的国人也不敢想象今天的生活盛景:高铁随处可达、

手机万物互联……科技的飞速发展,大幅度提高了14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使中国人

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在李勇小时候的印象中,国外业已普及的自动化机械在国内还很难见到,身在农村,那时

仅能见到农用手扶拖拉机,不过这已足够引起他的兴趣了。“尽管那些农业自动化机械现在看

来都非常简陋,但在当时还是觉得很了不起。就是这些能够大幅度提高農业生产效率的设备,

引起了我的极大好奇心,所以后来大学就选择了机械制造专业。”李勇说道。

1993年,李勇顺利考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装备专业。4年求知若渴的岁月很

快过去,急切渴望将学来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的李勇,本科毕业之后就找到了一家企业工作,

但很快他就发现了问题与不足。“一旦进入工作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应该继续深造,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还是很欠缺,必须学习。”

就这样,第一次工作不到两年,李勇就在同学推荐与调研下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制造

及其自动化专业,用他的话说,“因为这所学校兼顾学术氛围与工程实践能力”。从工作中再次

回到学校的李勇,显然比一般同学更加知道学习的方向和意义:一方面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另

一方面深入实践,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幸运的是,李勇的硕士导师正好也是偏向应用型

的研究,在导师的支持下,李勇如鱼入海,在科研与产业实践中自由翱翔。

地处广州的华南理工大学,正好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区,四周遍布各行各业高新企业。尤其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殊性,让其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在3年硕士生涯中,李勇有

幸接触到20多个企业合作项目,这段难得的经历不仅让他在学生中独树一帜,也为其后来的

研究与工作生涯奠定了深厚基础。

那3年,李勇参与过各行各业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相关问题:有生活玩具类,制作机器

马问题;农业生产类,装载机、挖掘机设备问题;还有医药类,药膏模具生产问题;以及穿戴

类,不同功能的鞋子、衣服制作等。就是在这样一个个千奇百怪的项目实践过程中,李勇渐渐

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并逐渐建立起工程科研的自信心。在他看来,这段经历是一笔

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

“这段经历对我来讲非常重要,它让我建立起自信心,当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知道应该

怎么去思考、用什么样的方案来解决,之后再设计出相应的自动化设备替代人工,或者降低劳

动强度。不管将来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不会再束手无策,非常宝贵。”李勇如是说道。

机械制造领域无疑是工程科技的典型代表,既需要专业知识的积累,又要与实际问题相结

合。3年硕士生涯的沉淀,让李勇从同学中迅速脱颖而出。2002年7月硕士毕业之后,他就留

在了华南理工大学,从事教学与科研至今。10余年实践中,针对微电子、光电子、电力电子

等领域的热控制需求,他对微结构和微系统的设计、制造、优化与应用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

涉及微热管结构设计制造技术、微热管自动化设备研发、微电子/光电子/电力电子热管理系统

设计分析、IDC机房热控制与节能技术、半导体芯片制冷技术、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及动力

电池热管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同时,针对未来柔性电子产业的热管理需求,他还开展了柔性热

管、微型压电风扇等关键产品及技术的探索。2010年,由于

文档评论(0)

199****284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