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无诉村居共建协议书5篇
篇1
甲方:XX市XX区XX街道XX村村民委员会
乙方:XX市XX区XX街道XX村村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XX市XX区XX街道XX村村民自治章程》的规定,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本协议。
一、协议目的
本协议旨在规范甲乙双方在无诉村居共建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促进村居和谐稳定,推动村民自治,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二、协议内容
1.甲方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对乙方进行政策宣传、教育指导,引导乙方遵守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
(2)甲方应尊重乙方的意愿和选择,不得对乙方进行强迫或者变相强迫。
(3)甲方应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帮助乙方了解村居共建的进展情况和相关政策。
(4)甲方应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推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2.乙方权利和义务
(1)乙方有权参与村居共建,享受共建成果,对村居共建提出意见和建议。
(2)乙方应遵守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不得损害村居公共利益。
(3)乙方应积极参与村民自治组织活动,配合甲方开展政策宣传、教育指导等工作。
(4)乙方应自觉维护村居环境卫生,不得随意丢弃垃圾、排放污水等。
三、共建目标
通过无诉村居共建,实现以下目标:
1.村居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生活更加舒适。
2.村民自治组织更加健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能力得到提高。
3.政策法规更加深入人心,村民法治意识得到提高。
4.村居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样,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四、共建措施
1.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组织,完善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提高村民参与村居共建的积极性和有效性。
2.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村民对政策法规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3.积极开展村居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村居环境卫生整治,提高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
五、协议生效与变更
1.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2.本协议生效后,甲乙双方应认真履行协议内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协议。如需变更或者解除协议,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确认。
六、争议解决
1.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协议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通过仲裁或者诉讼等方式解决。具体仲裁机构或法院由双方协商确定。
2.在争议解决过程中,甲乙双方应遵守法律法规和村民自治章程的规定,不得损害村居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七、其他事项
1.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补充。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2.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篇2
甲方:XX市XX区XX街道办事处
乙方:XX市XX区XX村居民委员会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甲方和乙方经过友好协商,决定共同开展“无诉村居共建”活动。特此签订协议书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原则,推动基层治理创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二、共建目标
通过开展“无诉村居共建”活动,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矛盾纠纷有效预防和化解,村居和谐稳定;
2.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3.居民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自觉行为;
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基层治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局面。
三、共建内容
1.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
(1)建立常态化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确保矛盾纠纷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2)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中的作用;
(3)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治意识,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
2.基层治理体系完善
(1)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2)建立健全基层自治组织,推动居民自治和民主管理;
(3)加强社会协同机制建设,形成政府、社会、居民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格局。
3.法治宣传教育
(1)制定法治宣传教育计划,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2)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治宣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