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通假字——以“人教版”高中教材为例
欧波
【摘要】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文言文课文中有大量的通假字.通假字是用古音相
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本字和借字在意思上没有联系.中学生对于古音几乎没有了
解,因此通假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些通假字语文课本并没有明
确指出.对课文中的通假字进行梳理,可以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起到一定的帮助.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17(000)012
【总页数】2页(P20-21)
【关键词】语文;文言文;通假字
【作者】欧波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
作品中的语言”[1]。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等。狭义通假字是文言文中
常见的用字现象,是一种用字的假借,即用字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
假”就是通用、借代,本有的正字叫本字,借用的字叫通假字、通借字、假借字、
借字等。通假字本字和借字只是在读音上有联系,字音联系也是古音上的联系。从
语音上区分,通假字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大类。同音通假即通假字和本字古
音相同。由于古今语音的不同,通假字中很多借字和本字读音不仅不相近甚至完全
不同,造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困难。
人教版高中语文六册必修课本中的前五册皆选有文言散文,时代从先秦到唐。诗、
词、曲、赋等文中的通假字较少,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教材文言文散文中的通假字。
必修一课文《烛之武退秦师》[2]原注释指出了3例通假字。除课文原注释外此篇
课文还有几个通假字。16页课文“行李之往来”,注释24“行李,出使的人。原
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这里“李”通假为“吏”。“行李”一词
稀见于先秦古籍,除本文外,还见于《左传·襄公八年》“君有楚命,亦不使一介
行李”,此处也意为出使的人。“李”字在古籍中主要指李树或其果实,与出使或
出使的人无任何意义上的联系。“行李”一词无法在意义上与使者、出使等意联系。
“李”字古音在来母之部,“吏”字古音也在来母之部,二字古音相近。朱骏声
《说文通训定声》指出,“李”假借为“理”,实为“吏”。16页课文“夫晋,
何厌之有”中,“厌”字通假为“餍”,意为满足,二字古音同在影母谈部。“餍”
为形声字,从食,厌声。本义为吃饱。“餍”常见于先秦古籍,意为饱足、满足等。
如《孟子·离娄下》:“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玉篇》:“餍,飽也,
足也。”而“厌”字古意多为不喜欢,引申意思为压抑、抑制等。
课文《鸿门宴》注释指出了6例通假字。此外课本23页“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坐”字在句尾,当为名词,通假为“座”,座位,二字为古今字。24页“沛公
之参乘樊哙者也”,注释5“参乘”亦作“骖乘”。“参”通假为“骖”,参、骖
二字古音同在清母侵部。古时马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在右者称骖乘或车右,
负责保卫。樊哙就是马车上负责保卫刘邦的人。“参”可以表示数目名词“三”,
“骖”字从马参声,本意是独辕车所驾的三匹马,或指驾车时在两边的马(中间称
服马),由此引申意为陪乘或陪乘的人。“骖”专指马车上的陪乘的人,与“参”
是两个意义不同的词。“拔剑切而啖之”,注释10“‘啖’,吃”,查中华书局
《史记》原文作“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假为“啖”,意为吃,二字古音同在
定母谈部。“啗”泛指吃,“啖”为形声字,从口炎声,本义是吃硬的食物或吞整
的食物,如《荀子·王霸》:“啖啖常欲人之有”,杨倞注:“啖啖幷吞之貌。”
课文项羽赐给樊哙一个生的猪腿,吃生肉正是吃硬的食物并囫囵吞下。
必修三课文《寡人之于国也》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其中注释12“涂有饿莩而
不知发”有一个通假字,“莩”通假为“殍”。“饿莩”注释直接解释为饿死的人。
“莩”字是形声字,从艸孚声,本意是一种植物。“殍”字也是形声字,从歹孚声,
意思是饿死无人收尸的人,后引申出饿死等意。歹是裂骨之残,歹正是“殍”字的
意符。“莩”“殍”二字在意思上没有联系,“殍”古音并母幽部,“莩”古音滂
母幽部,二字叠韵通假。《劝学》节选自《荀子·劝学》。原注释6“虽有槁暴”
还有一个通假字,“暴”通假为“曝”。“暴”字本意是晞,干燥之意,后引申出
表露、暴露等义,用来形容人的性格则引申出急躁、凶恶残酷等意,其本意在今天
几乎不用。“曝”为形声字,从日暴声,表示把东西拿到阳光下照晒以求干燥。
“曝”字日旁为后人所加,专指在阳光下照晒以求干燥,“暴”“曝”是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