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汇报人:xxx
20xx-04-15
传染病护理学乙脑
目录
CONTENTS
乙脑概述
乙脑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药物治疗与观察要点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内容
01
乙脑概述
乙脑是一种由乙型脑炎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属于血液传染病。
定义
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以儿童为主。
流行病学特点
乙型脑炎病毒,属于黄病毒科,呈球状,核酸为单链RNA,外层具包膜,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主要通过蚊虫叮咬而传播,库蚊、伊蚊和按蚊的某些种都能传播本病,而三带喙库蚊是主要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
病原体
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
临床表现
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
临床分型
诊断标准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诊断。
鉴别诊断
乙脑需要与中毒性菌痢、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02
乙脑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
补充水分
01
02
03
04
每2-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并记录。
使用冰帽、冰袋等降低头部温度,防止脑水肿。
遵医嘱给予退热药物,观察降温效果及不良反应。
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脱水。
保持呼吸道通畅
防止受伤
遵医嘱用药
记录惊厥与抽搐情况
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
给予镇静、止惊药物,观察药物效果及不良反应。
加床挡保护,防止患者坠床或碰伤。
详细记录发作时间、持续时间、症状表现等。
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帮助其树立zhan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对于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语言康复训练。
遵医嘱定期复查,了解恢复情况。
心理护理
功能锻炼
语言训练
定期复查
03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定期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必要时进行吸痰。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口腔护理
严格无菌操作
使用抗生素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防止交叉感染。
对合并肺部感染者,根据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定期清洗会阴部,保持ju部干燥。
保持会阴部清洁
对留置尿管的患者,定期更换尿管和尿袋,保持引流通畅。
留置尿管护理
密切观察尿液颜色、性状和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尿液观察
鼓励患者多饮水,增加尿量,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
饮水和饮食
风险评估
对高危人群采取减压措施,如使用气垫床、定时翻身等。
减压措施
皮肤护理
营养支持
01
02
04
03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定期对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确定高危人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潮湿和摩擦。
早期活动
鼓励患者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踝泵运动、抬腿等。
穿着dan力袜
对高危人群穿着医用dan力袜,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避免长时间卧床
尽量避免长时间卧床,定时变换体位。
药物预防
对高危人群根据医嘱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04
药物治疗与观察要点
早期使用
抗病毒药物应在发病早期使用,以减轻病毒对脑zu织的损害。
剂量和疗程
按照药物说明书和医生建议的剂量和疗程使用,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缩短疗程。
不良反应监测
使用抗病毒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如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应用指征
患者出现颅内高压症状,如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应及时使用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观察要点
使用脱水剂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以及脱水剂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
患者出现抽搐、惊厥等症状时,可使用镇静剂控制症状。
使用时机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镇静深度,避免过度镇静导致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剂量调整原则
乙脑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时应注意药物的敏感性、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导致菌群失调。
抗菌药物
乙脑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应给予足够的营养支持。可根据患者的饮食情况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方式。
营养支持
可适当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康复。但应注意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机,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免疫增强剂
05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定期监测患者体重变化,以评估营养状况。
体重监测
实验室检查
营养风险筛查
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免疫功能等检查,了解患者营养状况及代谢情况。
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
03
02
01
确定营养目标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目标。
选择营养制剂
根据患者胃肠道功能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确定喂养途径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