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 .pdfVIP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诗人、书法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

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

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

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

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

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

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

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

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

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文中指

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

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

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

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

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

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

志,纷纷溃退。”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

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4.文中的“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中“不到”“即已”“突破”“占领”“正向”“进击”等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

“不到”表明时间短,“即已”“正向”表明速度快,“突破”“占领”“进击”等词语,

表现了我军攻势猛烈、势如破竹的特点,抒发了作者激动的心情。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此处为消息的结语,概括前文的内容。“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突出了解放军

将士一如既往以英勇的气概取得更大的胜利。

五、课文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以极其简练的语言报道了我军胜利渡江的事实,

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也从侧面反映了国民党军队的军心涣散、毫无斗

志。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故事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1981年7月9日《人民日报》(原载1949年

4月24日《人民日报》)。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

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

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

新战况的新闻稿。

二、理解词义

1.击溃:打垮,打散。

2.业已:已经

三、问题归纳

1.文章开头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去掉。“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

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

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我西路军取得胜利的原因,突出了我

军的英勇

文档评论(0)

177****95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