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北京市第十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十四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高二历史测试卷

2024.1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2页,共33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条形码,或填涂考号。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答题不得使用任何涂改工具。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由此说明()

A.外服是商朝统治主要支柱

B.内外服制依靠血缘关系维系

C.原始民主传统在商朝依然有一定的影响力

D.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期。通过材料“商朝前期,商王得到内服臣子的辅佐,又积极拉拢方国,维系了国家的稳固。商朝中期多次出现王位之争,部分方国不再朝王纳贡。盘庚迁殷后商王势力强盛,方国逐渐归附商王统治。”可知,商朝不同的阶段,内外服制度发展的不同程度,可以得知内外服制的兴衰以中央力量的强弱为转移,D项正确;内服应该是统治的主要支柱,排除A项;内外服制度不是由血缘来进行维系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原始民主,排除C项。故选D项。

2.下面西周制度示意图中,①②③应填写的分别是()

A.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B.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

C.分封制、礼乐制、宗法制

D.礼乐制、宗法制、分封制

【答案】B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题干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确立与各级贵族的政治隶属关系,①为分封制;通过血缘关系维护贵族集团内部关系,②为宗法制;通过礼乐制维护宗法分封的等级秩序,③为礼乐制,因此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

3.史料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下列史料的信息中可以推断的结论有()

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

《史记》

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左传》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史记》

①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②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

③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④战国初期普遍推行郡县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公上年(前688年),‘我邦,其成,初县’”可知,地方实行县制萌芽于春秋时期,①正确;根据材料“秦孝公(公元前381年一前338年)年间商鞅变法:‘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可知商鞅在秦国普遍推行县制,②正确;根据材料“鲁哀公二年(前493年),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可知,郡县制的形成与诸侯争战有关,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战国初期普遍推行郡县制,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4.战国时期诸侯国任用的一些官吏已不是名门显贵,出现了布衣卿相的现象。许多卿相之臣由各种功业而致。这一现象()

①适应了君主集权的需要②是德治思想盛行的结果

③有利于国家实力的提升④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诸侯国任用的一些官吏已不是名门显贵,出现了布衣卿相的现象。许多卿相之臣由各种功业而致”可知,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兴起,布衣卿相的出现有利于君主权力集中,适应了君主集权的需要,①正确;战国时期,法治思想盛行,德治思想并未受到统治者的欢迎,②错误;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布衣卿相的出现有利于招揽人才,提升国家实力,③正确;布衣卿相出现有利于阶层流动,④正确;综上,①③④,D项正确;②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

5.1975年在西安出土的秦杜虎符(杜为地名),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虎符实物之一。虎符上行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点燃烽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殴(也)。”据此可知()

①虎符是传达命令、调动军队的凭证②规定50人以上的用兵须出示虎符

③虎符的使用,直接提升秦军战斗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3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