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答题技巧分析
2022年高考已经到了白化的阶段,许多高考生大年都在紧急的复习着。
为了更好的迎接高考,无忧考编辑为大家总结了一套高考复习的答题技巧。
盼望对考生有所帮忙。
一、语文根底题
先说时间的安排。第一大题的3个选择题,一般同学可掌握在5分钟。这
局部题目因题型稳定,平常训练也多,根本套路考生应当是相当熟识的,
因此在审题清晰的前提下可大胆作答,中等速度解答为宜。另外,答案要
看重第一印象,没有充分的依据,不要擅自改动。
答题策略:
1.看清题干要求。选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项,有没有其他可供答题参考
的信息等,务必看认真,看清晰。
2.先排解最有把握排解的选择项。如“词语、成语(含熟语)辨析题”可
从感情颜色、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搭配得当与否、是否重复累赘等方面
考虑。
3.几点常规的提示。读音正误区分时,留意越是你寻常最有把握、人人好
像都这么读的字越要慎重;错别字正误区分,看题不宜太长期,时间长了
原本是正确的反而会觉得像是错的,如无把握,可先放一放不去做它;选
词填空题宜用“排解法”,而且要留意“搭配”问题;成语使用题忌“望
文生义”的理解,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留意陷阱,有时试题中
那“特殊生疏”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二、自然科学和社科类文章阅读
这两局部的内容考察,一般采纳单项选择的形式,共设四个小题。做好这
四道题,要留意以下几点:
1.留意思索的严密、周详。
2.务必找到与试题选项对应的词、句、段,反复对比理解,认真推断选
项正误;依据原句进展推理要合理,否则成为“无中生有”.
3.了解设置干扰项的几种状况: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无中生有,扩大或
缩小概念的范围,缺乏依据,因果颠倒,先后错乱,张冠李戴等。
4.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有时选文可能枯燥,要保持大脑糊涂.静下心认真
阅读,力求精确理解。
答题技巧:
一是锁定题目的阅读区间,在第几段第几行,特殊是涉及到第一、其次自
然段的词语、句子的理解题。
二是一般第1、2题比拟简单,可以直接找到原文中的位置,依据题干指
向.表述一般与原文全都的,大都正确。
三是第3、4题的设题难度略微大一点.设题的错误项大都与原文有些偏
差.微小处要搞清晰。
三、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表达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展整体性阅读时,
要专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以下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
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谁,与他人关系怎样;事有几件,由几人所干;
大事关系,有何意义,大体分分层次。接着审清题目,带着这些问题再去
研读文段,不在无关处纠缠,要在紧要处下工夫。
1.文言实词的理解: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利用字与字、词与词的构
造特点.实行由彼到此的联想方式,快速理解词义。选项中给出的解释,
可代入句中,结合上下文,反复印证。另外要特殊留意词的多义、词的活
用、词的古今异义、通假、词的偏义等文言现象。平常我们积存的一些成
语中个别语素的解释,有时也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也要为我所用。
2.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理解句意为前提,依据词在句中的位置化虚为实,
断定词性和用法。
3.“筛选信息”和“把握文意”:这是文言文阅读的最终两道题.要留意
整体把握.尤其最终一道“把握文意”题,该题四个选项的设置.大多是
按原文内容先后挨次排列的,往往选不恰当的项,这既对理解全文有帮忙,
也为解前面的题供应了有效的信息。此处宜稍放慢速度,力争做正确,做
完后,回过头来检验前面几个题的正误。
答题技巧:
1.要学会圈圈点点,由于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把人物、主
要大事划一划。
2.要先读文言文的最终一题,即内容的概括分析题。这个题实质上可称为
“文言文的白话译文”,它对人物、对全文内容、对大事的分析都非常清
晰明白。所以先读了此文.就相当于读了译文之后.再去看原文.事半而
功倍。
3.要借助原文推断词义。不要想固然,要调动自己头脑中的学问储藏。
4.文言文的翻译,要先看此句前面的文字含意.由于上下文是的提示。前
面的句子理解了,后面的句子自然会水到渠成。
5.除了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外(大纲规定的120个),还要在考前看一看课
本中解释的其他文言实词,只看解释即可。
6.文言虚词要在“而、与、乃、其、所、为、焉、以、因、于、则、之”
等常用词语上,再复习一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