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中微粒的促凝作用和抗凝作用.pdfVIP

血浆中微粒的促凝作用和抗凝作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浆中微粒的促凝作用和抗凝作用

微粒(MPs)是一种存在于血浆中的直径介于0.1~1.0μm的完整囊泡,生理条

件下主要由被激活或凋亡的血细胞及内皮细胞释放,病理状态下肿瘤细胞也可以释放MPs

入血。研究证实,MPs是一种结构复杂的复合体,它们携带大量来源于母细胞的细胞表面受

体、mRNA及生物活性物质,生理条件下在维持出凝血动态平衡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中发挥

多重作用。

大量研究已证实MPs具有明显的促凝活性,与多种疾病及药物相关的凝血功能紊乱关

系密切;另一方面,MPs的抗凝及促纤溶活性及其在伴随出凝血问题的疾病中的作用也逐渐

受到人们的关注,这里就MPs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促凝、抗凝及促纤溶作用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1MPs形成及分类MPs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确切的形成机制目前尚不

清楚,但可以明确的是MPs的形成是一个被精确调控的过程,而并非随意的。正常情况下,

细胞膜的磷脂分布具不对称性,卵磷脂和鞘磷脂多分布在胞膜的外层,而氨基磷脂和磷脂酰

丝氨酸(PS)多分布在胞膜的内层。当细胞受一定因素刺激发生活化或凋亡时,细胞内的钙

离子浓度增加,通过抑制flippase(调节胞膜外层磷脂内向转位),并激活floppase(可以调

节胞膜内层磷脂外向转位)和Scramblase(一种兼具有floppase和flip-pase作用的混杂酶),

使使胞胞膜磷脂不对称膜磷脂不对称性性消失消失,,同时同时细胞细胞骨架骨架结构发生结构发生改变改变,胞,胞膜局部膜局部出出芽芽形成囊泡,囊泡

脱落后即形成MPs.另外,当细胞受机械损伤、炎症、毒物等病理因素刺激,细胞膜完整性

及细胞骨架被破坏时,也会有MPs释放。可以看出,细胞骨架的重组或破坏在MPs释放过

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细胞来源不同,MPs可分为血小板来源MPs(PMPs)、内皮细胞来源MPs(EMPs)、

单核细胞来源MPs(MMPs)及肿瘤细胞来源MPs等。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的MPs主要

为PMPs〔1〕,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其他细胞来源的MPs也会增加。

2MPs的促凝作用2.1生理条件下MPs的促凝作用及机制Aleman等〔2〕

在研究MMPs和PMPs在纤维蛋白及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时发现,MMPs可单独启动外源性凝

血途径,生成凝血酶及纤维蛋白;而PMPs不能自发启动凝血,只有在血管损伤,暴露的内

皮下胶原及组织因子(TF)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时,PMPs才能表现出促进血浆凝血酶及纤

维蛋白生成活性,这提示PMPs主要参与生理性止血,而MMPs可能参与病理条件下的高凝

状态及自发血栓的形成。

Merten等〔3〕进一步研究发现,与血小板的聚集机制相似,PMPs可通过其细胞膜上

携带的糖蛋白Ⅱb/Ⅱa(GPⅡb/Ⅱa)与黏连糖蛋白、纤维蛋白原、纤连蛋白等多种血管内皮基质

结合。与血小板不同的是,PMPs几乎不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绑定,

这可能与PMPs膜上GPⅡb/Ⅱa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关。

研究还发现,PMPs除了自身所具备的促凝作用外,尚可促进血小板间的聚集并粘附于

血管内皮,与血小板共同参与促凝作用。血小板的活化是PMPs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活化

后的血小板其膜表面GPⅡb/Ⅱa构型发生变化,使GPⅡb/Ⅱ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结合加强,

纤维蛋白原可作为PMPs与血小板结合的桥梁。

2.1.1TF+MPs介导的促凝血活性TF是凝血因子FⅡ和FⅡa的受体,TF:FⅡa复合物能激活FⅡ

和FⅡ,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TF:FⅡa复合物是止血的基础(图1)。据

报导循环中具有促凝活性的TF主要来源于MMPs〔4〕.

体外实验发现,在被TF启动凝血的血液中,加入TF+MPs可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但

凝血酶含量并未增加,提示TF+MPs主要在启动凝血中发挥作用〔5〕.

健康人的TF+MPs水平及活性很低,在抗凝系统作用下不会引起高凝状态或自发血栓形

成。

在血管损伤时,血管壁暴露的TF可启动凝血途径,在局部形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42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硕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