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单选题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2.下列各项中,体现孔子因材施教主张的一句是()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C.“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3.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该创举最早出现于()

A.四川盆地 B.岭南地区 C.关中地区 D.吐鲁番盆地

4.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 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 D.墨家学说的影响

5.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该灌区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B.其他的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随之降低

D.农业发展为秦国统一其定了物质基础

6.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

7.下表为《史记》对战国时期相关社会现象的记载。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商贩注重市场经营的技巧 B.长途贩运贸易得到发展

C.商业受抑制的境况被改变 D.经商理念源于社会生活

8.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是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下列科学技术、理论的突破和社会发展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科学技术突破

社会发展

A

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创立

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B

电磁学理论的突破

世界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C

铁器、牛耕运用推广

中国进入农耕文明时期

D

凯恩斯经济理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来临

A.A B.B C.C D.D

9.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此现象说明()

A.教育奉行“以吏为师” 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

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 D.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10.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春秋时期,北方有楼烦、林胡、赤狄、北戎、山戎等民族部落,而南方有巴、楚、吴、越等诸侯国;至战国后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而南方也仅余楚、越两个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中原文化影响扩大 B.孕育着统一的趋势

C.华夏民族认同形成 D.南北文化交流加强

12.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的造字法。“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二、问答题

13.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子?君臣下》认为,人类最初由于无“君臣上下之别”,造成了“以力相征”的乱局。在相互争斗中,“智者假众力以禁强虐而暴人止,为民兴利除害,正发之德,而民师之”。

材料二在历史上每一种社会制度、每一个社会运动的时候,……应当从产生这种制度、这个社会运动的条件和同它们有联系的条件出发。

——斯大林《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运用材料二的方法,谈谈对材料一的认识。(注:表明观点,说明理由,从经济、思想、社会三方面进行解题思路)

三、材料解题思路题

14.史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摘编自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

史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据史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

(2)据史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学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