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江南十校”新高三第一次综合素质检测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当中两个阶段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理论的,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当中的阶段。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实践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兴旺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兴旺的现代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知”,经过文字和技术的传达而到达于“秀才”之手,秀才乃能间接地“知天下事”。

任何知识的来源,在于人的肉体感官对客观外界的感觉,否认了这个感觉,否认了直接经验,否认亲自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他就不是唯物论者。“知识里手”之所以可笑,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于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依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理论来。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如果只到理性认识为止,那么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说来,还只说到十分重要的那一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此外,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与当代文艺创作密切相关。艺术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艺术创作不应该也不可能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正如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社会实践是艺术创作者艺术思想和创造素材的来源。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当代文艺创作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可以为当代文艺创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为我们勇攀文艺“高峰”提供方向指引和智力支持。??

首先,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一样,艺术也有它的阶级性,艺术创作者首先应该解决艺术为了谁的问题,这涉及到艺术观的问题,所谓艺术观是指创作见解,是创作者创作风格形成和成熟的标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劳动着的人们,而劳动创造了美。艺术创作者应该树立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的艺术观,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创作方向,反映好人民的心声,“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文艺不能在为了谁的问题上出现偏差,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其次,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如前所述,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人民生活中存在着丰富的文艺原料矿藏,而过去的文艺作品只是流而不是源,因此,文艺创作者要把生活的准备放在首位,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人们之所以从过去的文学作品中仍然能够感受到生活气息并受到生活启示,“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源于生活”。文艺深植于生活,生活为艺术作品提供了描写的对象和讴歌的主题,生活又赋予作品人物以生动鲜活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情感,艺术创作者需要把人民作为表现的主体,以饱满的热情、优美的笔触、生动感人的形象,刻画当代最美人物和奋斗不息的人生。

再次,让文艺代表时代风貌并引领时代风气。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能够服务并指导实践。同样,经过艺术创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加工,来源于生活的艺术则表现得“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典型化的

文档评论(0)

173****3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一线资深高中语文教师,十二年教学经验,语文教学组长,研究并擅长高中语文阅读和作文教学。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