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卷】安徽省天一大联考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期中考试联考(11.14-11.15)语文试卷.docx

【安徽卷】安徽省天一大联考安徽卓越县中联盟2024-2025学年度高三(上)期中考试联考(11.14-11.15)语文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

安徽卓越县中联盟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联考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的社会历史中,信仰是一种普遍而恒久的现象。它既是一种个体性现象,又是一种群体性现象。它虽然与人的自然属性有关,但更集中地体现着人的社会属性。

信仰在社会中的存在有两种方式:一是隐在式和泛在式;二是显在式和专在式。它既以隐性的方式广泛地渗透性存在于社会生活全领域中,又以显性的方式集中地存在于社会的某一特定领域中。

就前者来说,信仰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和生活状态,弥散性地广泛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各种活动和多种社会关系中。德国哲学家西美尔认为:“人与人之间各种关系中都包含着一种宗教因素。孝顺儿女与其父母的关系,忠心耿耿的爱国者与其祖国之间的关系或满腔热情的大同主义者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这些关系虽然内容五花八门,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对它们的形式细加考察,就会发现它们有着一种我们必须称之为宗教的共同基调。”他这里所说的宗教性因素是广义的,超出了宗教的范畴,实际上是信仰性因素。

信仰不是完全均匀地弥漫于全部社会生活中,而是有其更为集中和明显的形态和领域。为了把握其特定的社会方位,需要对社会进行结构划分和描述。我们可以对社会结构进行不同尺度的划分,比如二分法或三分法。所谓二分法,就是把社会划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在这样的简单结构中,信仰当然属于社会的精神现象和精神关系,它由物质关系决定并反作用于社会的物质关系。而三分法是我们最常见的划分方法,即将社会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大领域。这里的“文化”是狭义概念,主要指精神文化。

社会文化是极为丰富而复杂的,需要加以分层考察才能找到信仰所处的层次。吉尔特·霍夫斯塔德提出了“洋葱”模型,将文化比喻为“洋葱”,由外而内分为四层:第一层是象征性符号,如服饰、建筑等;第二层是反映一定民族性格的英雄人物;第三层是社会通行的礼仪;第四层是价值观,这是最深层次也是最稳定的层次。在这个模型中,他虽然没有谈到信仰,但指出价值观是一定社会文化的最深层次,这事实上就告诉我们,信仰是属于价值观范畴的深层文化现象。埃德加·沙因则提出了文化分层的“睡莲”模型,认为“花和叶”是文化的外显层次,包括组织架构、组织制度和程序;“梗和枝”是文化的中间层次,是其倡导的价值观、使命、愿景、行为规范等;而“根”是文化的深层,包括各种视为当然的、下意识的信念、观念和直觉。在这个模型里,中间层次已经包含一定的信仰成分,比如价值观、使命和愿景,而最深层次则更突出地体现着理所当然的下意识信念。

由上可见,信仰和价值观都属于社会精神文化的深层构造。那么,信仰与价值观又是什么关系?信仰与价值观的关系比较复杂,人们的看法也不一致,大体上有两种理解:一是认为信仰在价值观之中,是价值观的中心或内核;二是认为信仰是比价值观更深的一个层次,即价值观的基础和依据。这两种看法都有一定道理,事实上,信仰现象是多样而复杂的,有的内容在价值观之中,属于核心性价值观念,有的则在价值观之外,即比价值观更深或更高一个层次而构成价值观的依据,并对价值观具有决定作用。总之,信仰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是一种深层次文化构成,是社会价值观的核心内涵和深层依据,并对文化其他部分具有决定性影响。

(摘编自刘建军《论信仰的社会历史作用》)

材料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学说,它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经过实践检验和仍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具有规律性的认识。事实、规律、实践,是任何一门科学的本质要素。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它必须有这种学说的信仰者为之奋斗,为之实践,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想才有可能实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和作为信仰有区别吗?当然有。科学是共有的、普遍的,而信仰是个人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的信仰,其中就包括每个共产党员个人的共同信仰。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规律,对所有的人都适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基本规律也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信仰则不同。马克思主义只有对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者,对一切拥护马克思主义的人来说,它才是信仰。对于一切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或学者,它就不具有信仰的性质,而是反对的对象,被视为歪理邪说。即使在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信仰的坚定性程度也不会完全一样。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科学和信仰是统一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信仰是否坚定,取决于它对马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