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pdf

第十五讲-中国近、现、当代音乐史讲义.pdf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讲义

裙子推荐

第十五讲

授课内容:第五节歌剧、舞剧、歌舞和电影音乐(上)

教学目的:了解当代我国歌剧、舞剧的发展情况,对歌剧音

乐民族化有清醒的认识。

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第五节歌剧、舞剧、歌舞和电影音乐(上)

1歌剧音乐

步向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等方面不断迈进。歌剧音乐

也在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歌剧的成功经验方面作出了一些

新的大胆的尝试,并出现了一大批以反映中国人民革命和建

设为内容的优秀歌剧。其中一些歌剧选曲在全国人民中间广

泛流传,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专业歌剧团体的建立和演出的“剧场化”,

在继承革命歌剧革命传统的同时,出现了《王贵与李香香》

(五幕,于村根据李季的原诗编剧,梁寒光作曲。1950年由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小二黑结婚》(五幕,中央戏剧

学院歌剧系根据赵树理的同名小说集体改编,田川、杨兰执

笔,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1953年于北京首演)、

《刘胡兰》(二幕,于村、海啸、卢肃、陈紫等改编。陈紫、

茅沅、葛光锐等作曲。中央实验歌剧院1954年于北京首演)

和《草原之歌》(六幕五场,任萍编剧,罗宗贤作曲,1955

年中央实验歌剧院于北京首演)、《星星之火》(侣朋等编剧,

李劫夫作曲)等。

歌剧《王贵与李香香》选曲

《王贵与李香香》保留了李季原诗的基本情节、构思与词

句,并采用了西洋歌剧的艺术结构,把民族音乐语言同西洋

歌剧中宣叙调手法结合在一起,特别是第一幕后的王贵与李

香香的二重唱以“信天游”风格为基础,作变化发展,音乐优

美动人,表现了二人炽热、忠贞的感情。不仅如此,在反面

人物的刻画上,音乐吸收了秦腔等戏曲中表现反派角色的手

法,使崔二爷的形象可憎可恨。序歌采用管弦乐、独唱、合

唱、重唱的综合手法,使全剧的音乐绚丽多彩,感人至深。

《小二黑结婚》和《刘胡兰》的音乐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

格和地方色彩。其主题音调吸取了山西民歌和山西梆子等朴

实、鲜明的音乐素材予以创新发展,唱腔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和时代感。特别是在《刘胡兰》中通过对英雄人物内心细致

地抒发,成功地表现了刘胡兰多方面的思想感情,塑造了英

作品欣赏《刘胡兰》选曲《一道道水一道道山》

《草原之歌》是建国以后以少数民族生活为题材的大型歌

剧。音乐取材于悠雅的藏族民歌和山歌,又适当地吸收了汉

族民歌和戏曲音乐的某些素材,使之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

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当时一部成功借鉴西洋歌剧创作经验的

代表作。音乐采用“幕”、“场”之间“并置”的对比手法,追求

音乐结构与戏剧结构的有机结合。其中把“仇杀的动机”作为

该剧的音乐主导动机在戏剧冲突矛盾的各个高潮点上多次

出现,深化了歌剧主题。其主人公阿布扎的主题粗犷豪放,

侬错加的主题优美温柔。如第四幕第二场侬错加与才达相会

时唱的朗诵调处理有明显突破,是我国歌剧中“洋为中用”的

早期代表作品。

1957年,中国剧协、中国音协联合召开了“新歌剧讨论会”,

对1949年以来的当代歌剧发展进行了广泛地探讨,在此后

的10年间又出现了一批优秀作品。如《红霞》(石汉编剧,

张锐作曲,1957年首演)、《洪湖赤卫队》(竹本和、杨会召

编剧,欧阳谦叔、张敬安作曲,1959年首演)、《哑姑泉》(张

万一、张沛编剧,张沛、张文秀、李秉衡作曲,1959年首演)、

《柯山红日》(陈其通编剧,庄映、陆明作曲,1959年首演)、

《红珊瑚》(赵忠、钟艺兵等编剧,王锡仁、胡士平作曲,

1960年首演)、《窦娥冤》(侣朋根据关汉卿原作编剧,陈紫、

杜宇作曲,1960年首演)、《刘三姐》(柳州市《刘三姐》剧

本创作组创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刘三姐》汇演大会改编,

1960年首演)、《江姐》(严肃根据长篇小说《红岩》编剧,

羊鸣、姜春阳、金砂作曲,1964年首演)、《阿依古丽》(海

啸编剧,石夫、乌斯满江作曲,1966年首演)等。

在中国歌剧史上,这10年是大丰收的10年。从宏观上看,

在继承民族传统方面也有新的探索,成果是喜人。其中《红

珊瑚》、《洪湖赤卫队》和《江姐》尤为突出,在社会上反响

最大。

《红珊瑚》描写的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牛头岙和珊瑚岛时,

渔家女珊妹配合解放军解放了珊瑚岛和牛头岙,成功地塑造

了珊妹这一渔家女的形象

文档评论(0)

152****7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学教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