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 .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通用12篇)

在日常生活中,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是思考过去的

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如何把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店铺

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通用12篇),仅供参考,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篇1

《反比例》一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在教学《认识正

比例》的基础上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分为如此四步:第一,

先从复习正比例开始,复习成正比例的条件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必须

要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两种量之

间的比值一定。第二,通过反义词,引入反比例。第三,通过三个情

境,让学生了解反比例的意义以及特点。

A、分别是加法表中找和是12,乘法表中找积是12;

B、路程一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C、果汁总量一定,分的杯数与每杯的果汁量的关系。让学生自己

总结出反比例的意义和成反比例的条件: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

的乘积是一定的。第四,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尝

试判断给出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上完以后,有一些想法,记录下来:

第一、在教学的过程中,能注意生活与实际的相结合,能通过生

活中的四个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让学生容易上手,也容易去判

断。

第二、在引入反比例的时候,能引用语文知识中的“反义词”的

引导,让过度自然,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第三、注意了首尾的呼应,在学生掌握了反比例的特点之后,让

学生切实去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做到理论用于实际,然后再回

顾课前所全的两个表,和12的表和积12的表,让学生去判断这两个

表中的量是否成反比例,让学生有一个首尾呼应的感觉,使课堂条理

清晰,一气呵成。

下面说说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中,我觉得让学生动手、思考的时间、环节还是不

够,没有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自己想,自己做,自己探索,一直都是老

师扶着走,感觉有点放不开。

第二、在提问的方面,兼顾了前面的学生,没全面考虑后面的学

生,让人有一种顾此失彼的感觉,关注学生,应该关注全班,不能只

顾前面的。

我有一点还值得反思的是:

在教学的设计上,条理已经很清晰,思路很明确,但感觉还是有

点不够活,如果让学生自己来设计问题,让学生互相提问题,编问题,

让学生自己来探索,自己去提问,自己去发现,我想,这样的教学,

才是我所想要的教学效果,也才是更深一个层次的教学,更专业一些

的境界,所以,在现在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上,再来一些变化,更

加放手让学生去做,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

六年级数学反比例教学反思篇2

《反比例》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反比例》第一

课时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在认识了相关联的量和正比例意义的基础

上进行教学的,教材要求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设计

系列情景,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有着共同之处。从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

论,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量以及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利用反

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利用反比例解决一

些简单的生活问题。通过教学,我有以下几点的体会:

一、对教材内容安排的思考及处理

课前在教研时,主要对北师大版教材中第31页的内容进行了研讨,

探讨了教材呈现的目的和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该怎么更好地处理。而我

主要是这样处理的:通过对两个表格的观察,引导学生发现他们共同

的特点:一个数随另一个的变化而变化,并且是一个数增加,另一个

减少。但两个表格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不同,表(1)是两个加数的和变

不变,表(2)是两个因数的积不变。这样学生在引入、学习、练习中不

断深入去读懂这两个表,充分利用教材,感觉到“反比例”的特点及

意义的学习更水到渠成了。

二、构建探究式学习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课堂教学

中,我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

交给学生。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分析,在小组研究过程中,学

生们各抒己见,一边分析,一边判断,一边对比,学生自己弄清了成

反比例的两种量之间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