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客观辩证地看待明朝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2.运用文献资料,认识明初废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君权与相权矛盾基本解决;明成祖时设内阁,君主专制强化。

3.认识明朝国家统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对外友好交往,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涵盖了从1368年明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四个多世纪,主要史实包括了以专制强化为核心的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海疆与内陆边疆的问题与治理、满洲崛起与明清易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王朝政治制度的变化明王朝海疆和内陆边疆的问题及治理

难点:明王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认识

【新课过程】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明朝的建立具备什么有利条件?

1、明朝建立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废除宰相制度:

内容:明太祖为加强皇权,废除了自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

影响:这一举措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宰相废除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明朝建立了什么制度?

建立内阁:

过程:明成祖在位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俗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

(3)职能:大学士的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明朝中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宦官专权

师: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师:PPT展示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3页第二段和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材料: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踪迹之。并欲耀兵异域,示中国之富强。

——清著《明史·郑和传》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师:PPT展示图片和史料,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3页第二段和材料,思考:郑和下西洋的地位和影响。

材料一:郑和的船以规模巨大,船只上百,多时在200艘以上,其中长达44.4丈的大船有60余艘,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被称为“宝船”。随行人员27000余人,包括官员、水手、军士、工匠、翻译、医生等各类专业人员。

材料二:另一方面,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出于政治目的,“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其贸易并非等价交换,往往入不敷出,所得又多为奢侈品、珍禽异兽等物,而航行成本巨大,颇有劳民伤财之弊。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地位

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影响

积极:加强了中国和沿线国家、地区的联系,宣扬了国威,扩大了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

消极: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未能持续。

师:补充素材:朝贡贸易

明朝前期,海外贸易唯一的合法途径是“朝贡贸易”。明政府现定,外国贡使来华朝贡,除携带贡品外,准许附带商品货物进行贸易。对于贡品,朝廷照例以数倍的代价作为补偿(即薄来厚住),附带的货物则由贡使携至京师,在指定地点开市数日,国内居民可在官方监督下与之交易。朝贡贸易不以经济上的获利为目的,而是在政治上制造外国“称藩入贡”的局面,致使国家财政无法长期维系。

(2)抗倭斗争

师:PPT展示史料,请学生结合课本第73页最后一段和材料思考:倭寇猖獗的原因。

材料:嘉靖时期,随着东南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一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这些海盗商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使得倭患愈演愈烈。同时一些明朝官僚也与这些寇盗建立了联系。

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原因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动;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发达,私人海上贸易活跃;官商勾结情形严重;海禁政策。

师:PPT展示史料,请学生结合课本第73页最后一段和材料找出:抗倭斗争中的英雄人物以及事迹。

材料一: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有名的抗倭名将,同时还是发明家。在抗击倭寇期间发明不少对抗倭寇的武器,比如戚氏军刀,狼筅,火炮等等,自己也练就一支精锐部专门对付倭寇,非常骁勇善战,后世称为戚家军!

材料二:俞大猷,福建泉州人,一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