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

短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

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

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

您有所帮助。

高三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一)

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

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

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

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

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

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

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

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

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

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

《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

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

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

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2、锱铢必较3、斟酌4、镞词藻

7、蕴藉8、付梓9、尺牍10、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四、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

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

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五、研习作品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

切关系。

第一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

(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教师明确:

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

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使

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

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

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

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

步推。

第三、第四段,论述了咬文嚼字的真正内涵,并以《史记》为例。

指出要重视思想和情感的需要。

以上三个层次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2、学生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思考:课文笛二部分与第——部分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

教师明确;

第二:部分是在课文第一部分的基础之上具体谈作法。

第五段?举“推敲”的例子论证“炼字”要注意思想情感。并指

出“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第六段,指出“炼字”的难处在于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663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